高镇五,又名维岳,是一位革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抗日战争中,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乡师范学校校长、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周总理称赞为:“人民的老教育家”。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4月14日在郑州逝世,终年87岁。
八方求索 教育救国
1880年2月12日,高镇五出生于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关乐辛街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祖父高登云是前清秀才。其父高缨,很小就当了店员。高镇五自幼聪颖,5岁能背《百家姓》,6岁学完《三字经》,7岁上私塾。因勤学好问,很受老师喜爱。11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对书中好的篇章背诵如流。1891年他在清丰玄帝庙读私塾,这时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冬天连棉被都没有,睡在草堆里,饿了啃些结了冰的窝窝头。但他仍信心百倍地刻苦攻读,不肯辍学,并在书桌上刻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以此自勉。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海军的惨败使高镇五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并对封建的奴化教育开始不满。戊戌变法后,改良主义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开始向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法。
1900年,高镇五从师高逢鑫,开始接受进步思想。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血气方刚的高镇五,他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更加不满,对落后贫穷的祖国受人欺侮,更是忧心如焚。1902年,他在家乡教私塾,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两年后考中秀才,又两年后他带着对新知识的向往与追求,考入直隶省大名初级师范速成班。1908年毕业后,到本县查地庙创办“半日小学”。1909年5月,他抱着教育救国的热情,第一次到北京,用1个多月时间走访了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及新学堂。1910年他将民师半日小学改为师范班,实行新的教学方法。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高镇五受到极大鼓舞。他向往并崇拜三民主义,怀着对革命新知识、新思想的渴求进一步深造,于同年底考入了天津单级师范讲习所。1913年毕业后受聘于山东济南师范学校,教心理学和教学法。1914年又到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中任班主任。
1915年,高镇五受河南省立开封一师的聘请,任教育主任,直到“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他亲身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教育思想起了深刻变化。他反对校方以封建落后的孔孟经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主张多开新学课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技术,提倡自由民主思想,树立新的社会道德风尚。由于他积极支持进步的学生爱国运动,与教育当局矛盾日深,封建反动势力联合打击、排斥进步师生,高镇五等被集体解职。1920年他回本县创立改良私塾学校和师范讲习所,借此实现自己进步的教育主张。
1921年3月,高镇五又被聘到山西国民师范任班主任。建党时期,山西青年学生的觉悟迅速提高,年仅17岁的薄一波,正就读于高镇五的师范班内。薄带领进步学生编写红色小册子,宣传马列主义,引起学校当局极大惊恐,校方准备开除他们。高以“学术自由,信仰自由”为由据理相争,并以辞职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当时教务总长赵戴文(阎锡山的老师)深知高不仅在学生中很有威信,而且很有才干,治学有方,他若离去整个学校将会造成混乱,于是急忙好言相劝极力挽留。
1923年,高镇五回本县创办师范讲习所,并任校长。1925年,又受聘到淮阳二师任教。不久,他和学校部分教师学生被绑架,土匪扬言“不马上送钱来就全部活埋”。在这危急关头,高镇五以他的机智和胆略,从容镇静地对匪首晓以大义,进行说服教育,他说:“我知道你们都是绿林好汉,也都是被贫困逼得走投无路的穷人。和你们一样,我们大多是些穷教书匠和穷学生,实在没啥油水,杀了我们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反坏了你们的‘侠义’名声。你们将心比心,谁家都有父母妻小,给我们留条生路,替你们丢条后路,为社会保几个人才,在国弱民穷的今天,也算你们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件大好事……我高某并非怕死,只是一心想为民族百姓做点事情。”众土匪被高镇五大义凛然、深明事理的话感动了,终于将老师和学生们放了回来。后来还有几个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6年,高镇五用他多年积蓄的500块大洋,在本村盖房子,买桌凳,聘教员,创办“维新小学”,自任校长兼董事。该校收学生100余人,穷家孩子上学免费。学生家长们为表达对高先生的敬仰,在他家门前挂上了“教泽深播”的大匾。
1928年9月,高镇五在保定职业学校任教。他和一些有着炽热爱国热情的教师,为实现以振兴国家实业,发展科学技术来改变积弱贫穷中国之目的,曾于1929年暑假带领学生赴北京、天津等地参观,并到一些矿山、工厂、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了解当时中国工业生产的发展状况,以利有目标地培养专业人才。但由于反动当局横加干扰,使他们的教学计划和目的无法实现。不得已,他带着一种失望和悲愤的心情离开了保定,于1931年春到开封女师任教。
在开封女师,他和广大师生大力提倡“解放女权,男女平等”思想。同时又继续为“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教育理想的实现而努力。1931年和1932年暑假两次带学生赴南方各省参观、考察、开阔眼界。但由于封建落后的重男轻女思想和反动腐败的教育当局的破坏,他的教学计划和理想再次受到严重打击。一些无端的指责、讽刺、攻击、诽谤接踵而来,他含愤离开了开封女师。于1933年到卫辉省立五师任教。
到了卫辉五师,高镇五仍以他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意志和毅力,为“教育救国”、“科学强国”的理想奋斗。于次年暑假,他再次组织学生到南方各个城市参观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后来,在筹备教具和设备时,又因国家贫穷、学校教育经费拮据,而教育计划无法实现。这时他深深感到:在黑暗腐败势力统治的中国,想实现“教育救国”的愿望是何等困难啊!
1936年春,高镇五离开卫辉五师回本县清丰简师任校长,同年7月又受大名七师校长王振华等人聘请到大名七师任教。
大名七师是所建党较早的进步学校,著名革命教育家谢台臣在该校任校长时,就一直贯彻开明、进步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高镇五在这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里找到了知音,也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和晁哲甫、王振华等一起,清除落后的教育方法和制度,制定新的教育方案、教学方针和规划等。正当他雄心勃勃地致力于民族的教育事业时,“七七”事变爆发了,日军很快侵占了华北。不久,家乡也成了沦陷区。
从“五四”运动到“七七”事变这段时期,高镇五的教学方针是:学生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学习社会,为社会服务。他反对封建礼教及其奴化教育以及重文轻理的保守教育,提倡自由、平等、民主,开发国民智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改变积弱贫穷的旧中国。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具有民主思想的高镇五,抱着一种“教育救国”的美好愿望,以他炽烈的爱国热情,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十几所学校洒下了他辛勤耕耘的汗水,他的教学方针和教育思想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尽管屡遭反动当局的打击和排挤,有过忧郁和苦闷,但从不灰心气馁,而是认定自己的理想,执着追求、百折不挠、愈挫愈坚。他在书桌的“座右铭”上写着:“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