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张原来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缺粮县,境内矿产资源相对缺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天然的条件决定了寿张“大跃进”主要是农业“大跃进”。寿张县的反斗争和批判反冒进为寿张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关于“大跃进”的部署扫除了障碍,为“大跃进”的发动铺平了道路。
寿张县的“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冬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就已实际开始。1958年上半年,寿张县委先后召开各种会议,部署全县的“大跃进”运动。另外,县委还利用《寿张县报》和标语口号进行大张旗鼓地报道和宣传,进一步鼓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干劲。在这种狂热的气氛下,寿张县委制定了“跃黄河,跨长江,保证每亩千斤粮”的跃进规划。
1958年6月22日,寿张县放出了全省最大的一颗高产“卫星”——台前二亩小麦亩产3,175斤,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在“大跃进”运动急剧升温的过程中,寿张县的粮食目标和计划不断攀升。中央、省、地区等各级领导人纷纷到寿张视察,视察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同时也助长了人们空想蛮干的心理。
1958年8月初,山东省委在寿张县召开现场会,树立寿张为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专标兵”。“大跃进”在农业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着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根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精神,寿张在全县掀起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10月,寿张县委(刘传友时任寿张县委书记)作出了“两年内基本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的规划,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跃进的典型被树立起来了。
对寿张高产“卫星”的宣传主要借助于各级报刊,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寿张县报》等。
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文,详细介绍了寿张县开展亩产万斤粮的高额丰产运动,其产生的影响迅速波及全国,对全国各地的“大跃进”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寿张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名气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各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前苏联、朝鲜、等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人士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各地还开展了“学寿张,赶寿张;学台前,超台前”的赶超运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赶超运动中,山东范县提出了更加响亮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是办不到,就看敢不敢”,并且制定了1960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划,受到的关注。寿张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慕得了虚名,也埋下了祸根。
1958年冬至1959年春,“五风”引发的恶果逐渐显现出来,粮食大量减产,人口外流死亡,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第五章阐述了对寿张县“左”倾错误的纠正和寿张县的继续跃进运动。由于“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日渐暴露出来,引起了党中央和等人的高度重视,中央召开一系列会议纠正已经认识到的“左”倾错误。寿张根据中央精神,开始对跃进指标和人民公社进行调整,并且对人民公社以来的各种帐目进行了认真的清算,“五风”得到初步遏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左”倾错误。
1959年七八月的庐山会议之后,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右倾”运动。寿张经过“反右倾”,修改跃进指标,掀起了新的跃进高潮,重新刮起了“五风”,并且展开了大规模的反瞒产私分,“左”倾错误愈益严重。
1961年1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是纠正“大跃进”错误的一次转折点。寿张县委认真落实中央指示,纠正“五风”,开始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寿张“大跃进”运动结束。
寿张“大跃进”特点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特别是农作物产量浮夸惊人。寿张“大跃进”虽时间跨度较大,但跃进高潮相对集中于1958年下半年。寿张“大跃进”胆子大,影响广,危害深。寿张成为跃进的典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把手”个人的原因、领导人的视察和媒体的宣传报道。文章最后对寿张县制被撤销与寿张“大跃进”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否有关进行了考证。结语部分从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如何监督“一把手”、如何正确对待典型三个方面对寿张“大跃进”运动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