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龙都 >> 铿锵岁月

濮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回顾

发布时间: 2016/2/18 15:06:34   作者:杨广勤   来源:濮阳党史网   浏览次数:
摘要: 我于2001年6月到市政协任副主席,分管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法制群团委员会。到了政协以后,工作相对来说没有以前忙碌了,就想除做好政协本职工作外,再做一些自己感兴趣而以前又没有时间做的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我于2001年6月到市政协任副主席,分管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法制群团委员会。到了政协以后,工作相对来说没有以前忙碌了,就想除做好政协本职工作外,再做一些自己感兴趣而以前又没有时间做的有社会意义的事情。长期以来,我对历史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对我们濮阳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关注更多。很早就产生了把濮阳申报成历史文化名城的想法。恰在这个时候,濮阳开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受市委、市政府委托,我就全身心投入到了濮阳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之中,并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日常工作。
    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把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自身家底弄清楚。于是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一起认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认真研读罗哲文等专家学者的有关专著,并先后到咸阳、汉中、韩城、聊城、新绛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察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察,并咨询国家和省有关专家学者,收获很大。基本弄清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我们大致概括了这么几条: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般都是中国历代国都、邦国封地或州郡治所,一个时期的全国或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军事重地。如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武汉等。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些是革命胜地、旅游圣地、宗教圣地和其它独具产业特色的城市。如延安、拉萨、桂林、自贡、景德镇等。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历史街区保存完好,还保留着古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也就是说必须有古城或历史街区,这是最重要的。如平遥、丽江、榆林、商丘等。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传统文化,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名人、传统工艺、风味小吃等,如韩城、临汾、宜宾、歙县、荆州等。同时,也掌握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程序:一是整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名城(包括文物)保护规划,编写申报文本,由市政府向省政府写出申请报告。二是省政府责成省建设厅和省文物局审定同意后以省政府的名义报国务院;三是国务院责成建设部受理,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及建议报告国务院。四是根据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意见,由国务院审批颁布。有了思路,有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专心致志地做这件事情。

    我们做的第一项工作是摸清家底。我们组织市文化局、市政协科教文体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同志和一些专家学者对濮阳历史文物进行了拉网式的普查,通过普查使大家知道,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遗存丰富,重大历史事件迭出。文献记载,这里曾是上古“五帝”之一颛顼以及尧、舜等许多中华人文先祖的聚居地,夏后相、商先公相土都在帝丘建都,传说的历史也为考古学资料所充分证明。在濮阳市境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古文化遗存,其内涵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并且出土了作为中华文明之源象征的、最早的蚌塑龙图象,科学测定的最早年代为6000年至7000年。不仅如此,文献和考古还充分揭示了濮阳作为上古华夏、东夷、先商三部族的结合交融地区在中华民族形成的主体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商周以来,濮阳一带一直是经济发达、名人辈出、历史大事不断的一个特殊地区。史书描绘了春秋战国时代这里“桑间濮上”的田园风光,记载了春秋城濮之战、战国马陵之战、铁丘之战、宋辽澶渊之盟等重大历史事件,许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子路、商鞅、吴起、吕不韦、汲黯、僧一行等生于斯葬于斯或活动于斯,都成了濮阳人的骄傲。濮阳还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在近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作为冀鲁豫根据地的腹心地带,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都在此战斗生活过,革命遗迹遍布全境。
    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据统计,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302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现在已经3处了)、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馆藏文物1.6万件,其中“中华第一龙”出土地西水坡遗址、春秋会盟重地戚城遗址、宋辽澶渊之盟的物证回銮碑、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唐兀公碑、刘邓大军渡河处等都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们不仅是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见证,而且已成为今天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笔重要财富。特别是受到重点保护的濮阳老城历史街区、五代城墙遗址,以及周围众多的文物古迹,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象征,已成为现代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濮阳建城的历史是从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开始的。战国时,因卫都在濮水之北,始有“濮阳”之名。城址因黄河的变迁和战争等原因屡废屡兴。今天的濮阳县城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五年(919年),后梁天福三年(938年),澶州治所移至于此,史称澶州。今天,五代——宋代澶州城垣遗址矗立在老城外围,依然雄伟高大。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的明清历史街区,古色古香。市区内,有春秋卫国北部重镇戚城遗址。作为帝丘的屏障,诸侯频繁在此争夺、会盟,卫国的政局多与戚城有关。戚城城址基本保存完好,已被开辟成旅游景区。
    一座沧桑古城,历经千年仍巍然耸立。发生在这里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影响深远,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历史街区保存完好,文物资源丰厚,传统文化艺术异彩纷呈。梳理历史脉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濮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近四个世纪的卫国国都,是历代州郡治所和兵家必争之地,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这些都是我们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据。建市以后,市委、市政府把保护古城、创建名城工作,作为塑造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的突破口,精心规划,加大投入,先后创建成了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申报成功了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这一系列的创建活动积累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这也是进一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利条件。

  根据掌握的这些情况,我们以市政协考察组名义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在政协常委会上协商通过后,及时向市委书记吴灵臣同志作了汇报。吴书记当即批示,同意并尽快开展申报工作。这时,已经是2002年了。至此,申报工作才算是正式拉开序幕。划拨经费,抽调人员,及时成立申报领导小组,由市长杨盛道同志牵头,副市长万士峰和我任副组长,我负责日常运作。明确申报工作由市文化局、市建委主办。当时可以说,成功的希望不小,难度也很大。我们的态度是,知难而进,积极争取,贵在参与。不论成功与否,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提高城市品位等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事实上,我市历届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发掘和发展。1991年2月5日,江泽民同志来濮视察,他赞扬我市为保护古城风貌及文物古迹将老城区和新市区分开建设的做法,并指示市委、市政府:濮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要很好地把历史遗址保护起来,多做宣传工作,发展旅游事业。遵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继承和提高并举的方针,保护古城,建设新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先后制定了《濮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濮阳市文物保护暂行规定》、《濮阳市老城区保护规划》,认真实施文物保护“五纳入”的政策规定。多年来,先后多渠道筹措资金上亿元,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五代城墙、老城历史街区、戚城遗址、子路墓祠、回銮碑、唐兀公碑、普照寺和仓颉陵、单拐革命旧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等重要文物和历史街区进行了保护、复原和整修。此外,还整理了上百万字的文物资料,印制了几千幅图片、碑刻和拓片,出版了几十种文史书籍,整理发掘了濮阳杂技戏曲和民间艺术等文化遗产,使濮阳古城、历史街区和各种文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一些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焕发青春,重放异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市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及子路墓祠进行了保护和整修,且业已成为全省著名的文物景区和旅游热点。濮阳老城明清街区也投资上千万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整修,现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亮丽的风景线。当时,市委、市政府还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以历史博物馆为主的文化中心。“中华第一龙”博物馆的建设也正在论证之中。清丰、南乐、范县、台前等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先后投资2000万元整修、建设了郑板桥纪念馆、仓颉陵和单拐、颜村铺革命旧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等。这些古城街区、文物古迹、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的整修和建设,使濮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得到了有效展示和弘扬,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们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以后,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完成了25万字的《历史文化名城——濮阳》一书及画册、20分钟的录像片、30幅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图纸及《濮阳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文本》及其他附属材料的编写和制作,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大量的、详实的、颇具说服力的资料。在资料整理和文物保护工作中,采取了边整理、边宣传、边整修、边完善的办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和作用,宣传保护名城、保护文物的责任和办法,动员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保护整修各种文物资源,在全市形成了保护文物、爱护名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贵在参与的良好气氛,很多党政干部和群众纷纷捐资保护文物资源,使申报工作顺民心、得民意,顺利进展。2002年,一位文物爱好者向市博物馆捐献了180件文物。一次接受这么多的捐献,在市博物馆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003年8月,我带队参加了在漳州召开的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年会,认真听取了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专家关于名城保护的学术报告,学习了漳州、绍兴、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验。会议期间,积极推介濮阳历史文化,虚心向专家学者求教。在认真整理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申报文本编制。在申报文本编制中,采取了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展示特点、光大亮点的作法,图文并茂,辅以光盘,力求全方位展示濮阳历史文化。
    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原市委书记吴灵臣、市政府原市长杨盛道、梁铁虎多次听取汇报,及时指示指导;副市长魏有元、郑实军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顾问马怀保等同志也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主办单位市文化局、市建委和濮阳县、清丰县、华龙区等县区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尽职尽责。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和报社、电视台也给予了很大支持。特别是市文化局局长刘乡英、副局长韦春菊,市建委副主任兼规划处处长李霖澎以及文化局和规划处的孙德萱、南海森、李忠义、丁运斋等同志也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在申报工作中,我市先后邀请国家、省、市有关专家和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省建设厅、省文物局的负责同志来濮进行了三次论证式调研。他们分别是:建设部纪检组长姚兵,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顾问谢辰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王景慧,建设部研究员鲍世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景略。河南省建设厅、文物局的有关领导、专家也先后来濮参加论证和指导。他们先后冒着严寒酷暑来到濮阳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指导意见。其间,我们还陪同市领导吴灵臣等先后拜会了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建设部纪检组长姚兵,建设部原副部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两院院士周干峙,建设部城市规划设计院高级顾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向他们汇报情况,并取得了他们的支持。记得我和刘乡英、李霖澎等陪同吴灵臣同志拜访仇保兴副部长时,仇部长还和吴灵臣同志开玩笑说:“吴书记呀,你们濮阳已是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优秀旅游城了,再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你不感到是个负担吗?”吴灵臣同志说:“不是负担,而是责任。不论申报成功与否,我们都应该担当起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责任。”仇部长听了很高兴。他说:“有你们这种态度就好了!我国已有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十几年来,再没审批过,我想应该实行动态化管理,有进有出,老关着门也不是个办法。最近你们和湖南的凤凰等两个县和河北的山海关区都在申报,我们抓紧派人考察一下。”在拜访建设部资深专家郑孝燮时,我们向他简要汇报了濮阳的历史沿革情况,郑老说:“濮阳历史上很有名气,有一出戏《战濮阳》,我很爱看。”在场的孙德萱同志说:“我干脆给你唱一段《战濮阳》吧。”于是在郑老家里就唱起了大平调《战濮阳》一个选段。郑老乐不可支。
    建设部纪检组长姚兵考察了濮阳历史文化并审阅了申报文本后,非常兴奋地说:“濮阳确有独到之处。”并当场签给建设部仇部长,予以关注。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来濮阳考察后指出:“建市以来,濮阳在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濮阳正在实施名城带动战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对濮阳赞誉有加,他说:“濮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不愧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称号的。”濮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给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国家文物局顾问谢辰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采访记者说:“濮阳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比较全面,特别是老城的传统街区和文物古迹,有着丰富的内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王景慧的话也非常令人鼓舞:“濮阳在保护文物资源、合理利用历史遗产方面有认识、有行动,成绩是很大的。比如申报材料充分,研究得十分细致,文物古迹的整修也落实得很好。总之,历史文化很有特点,濮阳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其他专家也对濮阳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最后,专家们达成了一致意见:1、濮阳市委、市政府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高瞻远瞩的正确决策,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濮阳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两个文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工作中,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成绩巨大,对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2、濮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1)从6000年到7000年前的上古时代到历朝历代再到近现代历史连续不断,而且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典型的遗迹和遗物存在(如“中华第一龙”、戚城遗址、回銮碑、唐兀公碑、单拐革命旧址)。发生的许多历史大事有史可查,有事可说,有物可证,概括起来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近四个世纪的卫国国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要地、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古城风貌体现古代和近现代相互交织的特点。(2)基本保存完好并且至今仍在使用和发展的老城历史街区,更是古城历史沧桑的写照,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3)濮阳的历史文化遗存有体有形,有声有韵(如杂技、戏剧),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如工艺美术、历史名人、名人轶事、地方特产、风味小吃和非物质遗产等)。(4)濮阳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街区给予高度评价。鉴于此,专家们一致认为:濮阳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成熟,志在必得,可以按程序申报,并表示积极支持、尽力帮助。

    由于前期基础工作扎实到位,后期的申报批复工作就比较顺利了。根据专家意见,2004年5月,市政府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上报给省政府,省政府责成省建设厅、省文物局论证,并很快以省政府的名义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又将报告批转到建设部。2004年8月,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派以建设部规划司付爽为组长的考察组来濮考察。前期专家论证会的有关资料均得到考察组的认可,尤其是张文彬、罗哲文、王景慧的发言纪要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考察认可后,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很快向国务院写出了报告。经国务院审核,认为符合条件。2004年10月1日以国务院名义正式下文,批准公布濮阳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继河北山海关区、湖南凤凰古城以后我国第10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期申报的湖南另一个城市没有得到批准。截至现在,我国已有11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增加城市魅力,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软实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俗话说,经济是实力,人才是潜力,文化是魅力。历史短暂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文化积淀的城市也是暗淡无光的。对一个城市而言,历史文化遗产是其沧桑变迁的见证,是城市之“根”。城市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文化的发展和积淀;城市的兴与衰,归根结底还是以文化论输赢。濮阳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需要我们认真地挖掘、整理和提炼,汲取精华,发扬光大。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和与其相关的文物,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继往开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