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龙都 >> 铿锵岁月

杨得志与濮阳的一段不了情

发布时间: 2018/7/4 9:18:36   作者:岳修鸿   来源:岳修鸿   浏览次数:
摘要:

  

杨得志与濮阳的一段不了情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与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濮阳,有着一段特殊的情缘。要想说清楚这个故事,还得先将我们的视线拉回中华民族倍受凌辱、灾难深重的年代。

1938年夏的一天,八路军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来到八路军总部驻地故县村接受任务。朱德总司令语重心长地给对他说:“你们去的这一片,属冀鲁豫三省边区,对确保太行山区、沟通山区与平原的联系,扼止日军南下和西进起着巨大作用。所以,无论如何,要牢牢控制在我们手里。”杨得志带着朱总司令的重托,与旅政治部主任崔田民一起,率领100多名战士向着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出发了。

他们经过十多天的连续行军,在滑县一带同先期到达的六八九团韩先楚团长、康子祥政治委员率领的部队会合了。在直南特委和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杨得志部队、韩先楚部队,又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基本上肃清了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近百里内的伪军和土顽部队,开辟了一大片抗日根据地,在安阳、汤阴、内黄等县建立了抗日政权。

1939年春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率部在冀鲁豫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壮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曾连克曹县、定陶,全歼两县城的反动武装,并接连发起讨伐国民党石友三、丁树本等部数万顽军,创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组织军民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以“掏老窝”的战法,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同时组织部队和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战胜天灾人祸,巩固和扩大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2年秋,日寇对冀鲁豫地区又开始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9月25日,日军分别在山东省聊城、莘县、郓城、巨野、济宁,河南濮阳等地集结了兵力,于26日夜间,秘密向冀鲁豫军区中心区合拢,27日拂晓到达预定位置,形成了以范县单堂村为中心、半径约30公里的包围圈。杨得志得到情报后,紧急指挥军区领导机关向外线转移,于当日下午越过黄河故道到达南华地区。接着,经过18天的浴血奋战,打破了敌人的铁壁合围

1943年秋,伪孙良诚部“蚕食”濮县,设置碉堡、据点百余个,企图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范县、观城中心区推进。为打击孙良诚部,歼灭其有生力量,恢复并巩固根据地,针对孙良诚部前实后虚的弱点,杨得志决定采用“掏心”战术袭击孙良诚总部——八公桥。11月16日夜,主攻部队第二军分区第七、第八团经20余公里急行军,秘密绕过敌外围据点,插入敌之纵深——濮阳东南八公桥附近,乘夜暗风大突然向八公桥发起攻击,激战至17日上午,全歼伪军第二方面军总部及其特务团等部。尔后,军区部队连克徐镇、王郭村、梁庄等据点、碉堡17处。这次战役,毙伤敌伪数百名,俘虏伪二方面军参谋长甄纪印、团长慕某等以下官兵1600余名,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4挺,步枪1900余支,短枪90余支,子弹4万余发,电台两部,战马300余匹,粮食数百万斤及兵工厂一所(机器全部),粉碎了伪军蚕食抗日根据地之图谋。

1944年元旦刚过,中央军委电令杨得志率部保卫延安,出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

弹指一挥间,1988年5月,杨得志将军重返战地冀鲁豫边区中心区濮阳市,参观了中原油田、中原化肥厂、濮阳新城,走到濮阳县渠村乡南柿子园村抓住老乡的手问:吃的怎样,穿的怎样,住的怎样?走到八公桥,凭吊昔日战场,同当年的老民兵共同回忆战斗情景。他每到一地都激动不已。当他看到濮阳西水坡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时,挥笔题词:“活龙又活现,古城换新颜。”当他听说濮阳要建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要求他题写馆名时,蘸着血与火一样浓烈的革命情感,挥笔写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