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克华,南乐县人,抗战期间任游击队长,后任冀南军区武装部部长,湖北省副省长,驻几内亚、意大利、法国大使,国家旅游局局长。
1981年春,任外交部副部长韩克华调任国家旅游局局长兼党组书记,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局社分家”。此前,从国家旅游局局领导到各司司长,经常担任“消防队”的角色,被住宿、机票等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接待任务也主要在北京,因此被戏称为“管天子脚下”。
局社分家后,国旅总社统一经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业务,实行企业化管理;国家旅游局作为管理全国旅游事业的行政机构,不再直接经营组团和接待任务,统一管理全国旅游工作,就被称为“管天下”了。
这是一项难度颇大的重要改革。经过一年努力,1982年7月,国家旅游总局与国旅总社分开办公,各司其职,结束了自1964年以来长达18年的局社合一格局。8月,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由外交部代管局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
从“管脚下”到“管天下”,标志着中国旅游业新的飞跃。韩克华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天下”那么多问题,从何入手?如何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国务院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旅游事业的方针是:“积极发展,量力而行,稳步前进。”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韩克华没有料到,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厕所问题。
今天有人说,旅游业在开放中抓了最难的两头建设,一是冲击头脑的保守观念,二是管了最脏的厕所卫生。当年国外媒体曾批评:“中国人只讲究进口(餐饮),不讲究出口(厕所卫生)。”厕所的脏臭不改善,不仅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更直接损害礼仪之邦的文明形象。
厕所非小事。修建公厕,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当年的旅游厕所,是个什么状况?
旱厕居多,异味明显,无人看管。许多景区厕所年久失修。有的屋顶渗漏,蛛网盘结;有的厕门损坏,内墙皮剥落;有的地流黄水,难以落足。有些卫生状况好点的,又全是蹲坑,老年外宾很不习惯,特别是胖老太太,根本蹲不下去。
某些景区没有厕所,只是简陋之极的小“茅坑”,脏得简直无处踏脚,臭气直冲眼鼻,坑下蛆虫蠕动,硬着头皮进去方便一下,出来后好大会儿缓不过劲儿来。京旅211团菲律宾籍的官女士在某风景点上厕所,刚进去就跳了出来,没走多远,在树下直吐。她的丈夫气得挥舞双臂说:“再也不能来这里了。”
在浙江某些区域,当地厕所都是“敞篷式”的,甚至建在街旁的厕所,门无遮挡,一览无余,外宾望而生“羞”。当地彼此熟悉的男女上厕所时,还挺自然地互相说话,传递手纸。
当时有个广为流传的笑话,说一个外国游客,好不容易凭嗅觉找到了公厕。一进门,只见坑槽污迹斑斑,腥味刺鼻,赶紧跑出来“打的”往下榻的五星级宾馆,以解内急。许多地方都出现不同版本、内容相似的笑谈。报刊时而冒出“公厕臭名远扬”“如厕难于上青天”的批评文章。
再一个问题是公厕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在热门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尤为突出。厕所门口排队等候是许多风景区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排队上厕所的窘况,比排别的队更甚。
上海冒出个新行当———“导厕”,因为在上海繁华街市找不到厕所的问题尤其突出,游客内急找不到厕所,没有人“导”,这事不得了。七转八弯,带到了游客的“向往之地”,看到的是一列长队。还得等!这时刻游客往往满头大汗,化妆的女士也被汗水冲得容颜改变,等啊等……经过万般着急难堪的等待,当你大气长舒走出厕门时,方觉天下什么是幸福。
韩克华下决心要解决厕所问题。厕所问题并非难登大雅的话题。古有欧阳修构想文章来自“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想其厕所必是洁净如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就大谈理想之厕:“以机激水,淘荡秽气,花露喷射,花香扑鼻,有图画神仙之迹,令人超观思玄;有音乐微妙之音,以令人和平清净。”清末苏州人外出旅行,都要带便桶。因苏州人不习惯上厕所蹲坑,客栈又无马桶。讲究的人还带夜壶箱,四四方方像一只小书箱,上面刻有诗句:“诗清只为饮茶多。”这诗句中的“诗”,在吴方言里和“尿”是同音。
厕所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备设施,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法国设有电脑厕所,发行厕所报纸。日本有“厕所节”,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公厕日”,届时议员要亲临公厕现场办公。美国、新加坡等国定期评选“名厕”。
过去厕所常被说成“茅房”“茅坑”。开放后,我们也习惯称厕所为“洗手间”“卫生间”。国内姑娘们早就把上厕所称为“上一号”“上高楼”。
国外对上厕所的说法更为艺术化。
在人民大会堂宴会间,一位绅士派头十足的英国人走到导游跟前,俯下身子耳语:“May I answer the call of the nature?”(我能去响应一下大自然的召唤吗?)
一位澳大利亚人问:“Where is the happy—room?”(快乐的房间在哪里?)
你要能听懂,就会忍不住快乐得笑出声来。
港澳同胞习惯把如厕称为“唱歌”,他们把这种说法传进国内,现在大部分导游带团时常说:“下车有唱歌的地方,唱完歌我带你们到更美的地方去游览。”
当年兴致勃勃而来的中外游客,常因内急而兴致全无,心急如焚,哪还有心情赏景?不少游客摇头说:“中国公厕不改善,我们再也不敢来了。”
一个外宾在批评信中尖刻地说:“你们中国可能有最好的大炮,但你们的厕所像这样,你们还是得不到世界的尊重。”
国家旅游局前所未有地郑重召开全国“涉外厕所会议”,随即分两批拨款458万元,在长城、泰山、黄山、苏州园林等主要景区修建167座符合卫生标准的旅游地厕所,使厕所紧缺有所缓解。
北京颐和园、天坛、碧云寺等处新建成一批卫生厕所。新建厕所有专人管理、合乎卫生标准,厕所内设有抽水马桶、单人小便池、洗手池、梳妆镜、挂衣钩,还提供卫生纸、香皂等,并有冬季供暖设备。
颐和园是北京热点景区之一,日游客量多达数万人次,园内26个厕所,每天游客流量少则上千人次,多则达几千人次。保洁员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意识:管理厕所要像管理客房那样精心。
此后,国家旅游局采取出部分资金,地方财政配套的方式,促使各地旅游区都开始大抓厕所建设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