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龙都 >> 英烈楷模

记受人尊重的梁仙桥校长

发布时间: 2017/3/4 17:22:52   作者:屈永信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 梁仙桥(1909一1981),原名郝鹏岭,南乐县西邵集村人。8岁入私塾,后考入南乐县简易师范。

  梁仙桥(1909一1981),原名郝鹏岭,南乐县西邵集村人。8岁入私塾,后考入南乐县简易师范。在简师就读期间,受新思潮影响思想进步,追求革命,被当时学校的进步组织“读书会”吸收为会员,后因家境穷困,辍学返家务农。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乐沦陷,面对民族危亡,国将不国的现实,激起郝鹏岭满腔爱国热忱,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40年出任南乐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五区财粮助理,是年9月改任第三区副区长,不久提升为区长。在当时极其残酷、复杂的抗日战争环境中,组织指示他化名梁仙桥。1944年6月至8月任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先后又改任县合作社主任、联合会(国共合作组织)主任,1948年6月至1949年3月出任南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是年4月赴北京学习,6月任冀鲁豫边区八地委合作指导主任。1949年10月奎1950年7月出任内黄县县长。1950年8月任平原省种籽公司副经理。1954年9月从事学校领导工作,任濮阳师范学校校长。1956年10月改任濮阳高中校长。1958年2月至1959年3月任清丰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后调任新乡幼儿师范、安阳地区教育行政干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2年7月调回原籍南乐一中任校长兼支部书记、县委常委。1980年7月经组织部批准离休。
    1981年5月逝世,终年72岁。粱校长从事革命工作40余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多种优良传统和作风。
 
1942年,他在南乐县三区任区长时,正值大灾荒,蝗虫、旱灾、日寇、汗奸闹的南乐赤土遍地,饿殍载道,9岁的女儿素卿险些饿死。当妻子带着孩子去找他,他正领着武工队打游击,天天和日寇周旋,顾不上照顾她们,只有把妻女掩藏在群众家和当地群众一起挖野菜度灾荒。他自身节衣缩食、艰苦朴素,堪称群众楷模。在南乐一中当校长时,他的住室用具,除了办公桌、凳和一张床,其余一概是私人的,他经常告诉女儿、女婿严格遵守制度、纪律,不能浪费公家一分钱。女儿、女婿安了家要盖一个小厨房,他当监工,只怕盖大了或动用公家物料。他待人接客非常简单,自己爱喝酒,每天白酒2两、1个成鸡蛋,女婿来了饭桌上准备半斤酒和两个咸鸡蛋。
1963年上大水,洪水围困南乐县城,一中校院时刻有被洪水吞没的危险,县委通知一中师生要立即搬进城内借房上课。梁校长考虑,如果一中领导为了个人安危离开一中这块阵地,全县人民十几年血汗换来的校产,很快会付诸东流。为此,他立即召开党支部和校务会议,对迁校问题分析研究,结果是领导带头、身先士卒、发动党团员率领全校师生誓与学校共存亡。他发誓要做最后离开学校的一个人,带领师生奋战10昼夜,打下围校堤和第二道校墙.并搭好救生台。洪水终于被征服了,校园安然无恙,保证了正常的上课秩序。
1964年高考,南乐一中3个毕业班在原安阳地区倒数第一,老师学生情绪低落,社会舆论对一中也形成了极大压力。面对这种局面,梁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下决心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并向全校师生表示:宁瘦10斤肉也要摘掉一巾落后帽子。他首先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发动党团员、积极分子,率领全校师生深入探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加强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领导管理,提出书记、校长一律担课、听课,他担了历史课,并将被褥搬进学生寝室,到大伙和学生一起吃饭,与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他还深入到教研室和教师促膝谈心。教学成了学校中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学习气氛非常浓厚。1964年高考升学率开始回升,当年升学人数达到毕业生的30%,1965年竞达到百分之百(全国是1/3),在安阳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梁校长工作作风正派,原则性强,对于社会不正之风绝不髓波逐流。1964年高中招生考试中县委书记崔毅的儿子差几分不够录取分数线,照顾不照顾?还有几个部长、教育局长的孩子也有同类情况,怎么办?副校长、教导主任不敢拿意见,去请示梁校长,梁校长说:“你们把考分核准,录取名额落实登记好,名单、案卷一并转给我,我有办法”。登记好之后,老梁将这些问题一并拿到县委常委会议上讨论,在公布考试、录取结果之前,把问题提出来,经常委拿意见,县长王殿玺首先提出今年升学考试,一律凭分数录取,只要不合格,不论是谁的儿子一律不照顾。这个意见在常委会得到通过,此后,连续多年,在招生考试工作中人们均能照常办事不讲私情。
1966年底,文化大革命开始,“文革”10年,一中是重灾区,书记、校长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均打人黑帮之列,梁校长也被罢了官,靠边站,挨批斗。就在那时,他还是宁可自己受委屈也要保护同志。有一个女教师因会奉迎领导政治运动中是“红人”,而被提拔入党,当然她这次又要当先锋,发运动财,率领造反派批判梁校长。有人说老梁包庇教师的作风问题,要他交待。那个女红人也在摧逼交待,其实这个问题就发生在这个女教师身上,如果说出来,这个教师马上会名誉扫地,儿女无法站立,这时被逼得老梁出了一头汗,但是为顾全大局,他宁可自己受委屈,还为这位教师保密。
    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了梁仙桥南乐一中校长、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一中的学校工作又开始正常运转,当年,被批准为安阳地区重点中学。在梁校长的支持下,学校很快扭转了“文革”期间的混乱局面,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全县的教学中心和培养人才的基地。1980年,梁仙桥7l岁,年老多病,经县委批准,光荣离休,次年5月病逝后,在为梁校长召开的追悼会上,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同事们送的挽联是:迎着抗日烽火,隐姓埋名,痛歼敌顽,救民涂炭,英名垂千古;投身教育事业,深入实际,带领师生苦战攻关,业绩昭百代。这幅挽联是受人尊重的梁校长一生的写照。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