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龙都 >> 英烈楷模

濮阳全国著名琴师

发布时间: 2017/3/4 17:21:44   作者:武丰登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 赵言祥(1891--1963年),濮阳县文留乡赵庄村人,全国著名坠子演员和琴师。


赵言样
赵言祥(1891--1963年),濮阳县文留乡赵庄村人,全国著名坠子演员和琴师。自幼拜本村谷献增为师,12岁继拜鹿邑罗风波学艺,为生计所迫走乡串镇云游四方,10余年后技艺不断精进。后谷献增年老多病,赵代师收徒担起演出重担,浪迹江湖。1915年袁世凯称帝.赵被选人宫中垂帘献艺,其高超演技和演奏技巧得到袁和其母的高度赏识。特赐黄马褂一件,适逢登台赵均穿上以示荣耀,故众送雅号“黄马褂”。自此名声大震,享誉冀、豫城乡,并在天津唱响。后反袁声起,局势动荡,赵扎榻许昌30年之久。1949年回到濮阳,1955年濮阳县成立坠子剧团,赵在该团主管业务。1958年,新声和众友二团合并,赵调濮阳曲艺队并任队长。1962年参加鹤壁说唱团,1963年因病逝世,享年72岁。赵言祥第一个把坠子传人濮阳.属乔派唱腔,清新悦耳、旋律性强。在北路坠子基础上,吸收中路坠子风趣俏丽之长,形成优美活泼的独特风格。他嗓音清脆嘹亮、诙谐俏皮,擅用花腔,以姑娘小姐婆婆妈妈的书称誉,在农村拥有广大听众。代表书目有《金镯玉环记》、《响马传》等。

 
康元林
康元林(1900—1965年),濮阳市康小丘人,小名瓦碴,全国著名琴师。自幼习坠琴,曾为著名坠子演员李玉风(王言生之母)伴奏。1927年应乔清秀之邀为其伴奏,当他发现自己的演奏风格更适宜乔派艺术时,从清秀成名直至病逝,2人忠实合作,从来没有离开过。康元林的坠弦音质纯净,绚丽柔和,淳朴简洁,圆润清晰,模仿性伴和性均强,无论过门、拖腔、助声、造势,都与乔派唱腔绿叶红花,水乳交融。唱拉宾主分明,相得益彰。2人默契暗合浑为一体,为乔派艺术的创立起了重要作用,缺其一不能获得最佳效果。一次清秀赴张家口演出,因康有事未能随行,临时换人,一月合同两天完便是实例。1943年,乔清秀病故后,康因痛失艺术知音伙伴,心灰意懒,竞回大名闲居。1953年,乔清秀儿媳乔月楼几经聘请,只得出山为其伴奏,1957年退休。1961年著名坠子演员郭文秋为研讨乔派艺术,将康接济南家中供养。1963年4月,赴郑州参加河南坠子会演,之后去黑龙江探望独生女儿,不幸染病卧榻不起,1965年谢世,终年66岁。

 
董永信
董永信(1906--1964年),清丰县马村乡董家村人,董派坠子代表人物董桂芝胞兄,全国著名琴师。自幼酷爱曲艺,初习琴书,18岁拜新乡周教银为师改习坠子。为生计所迫,与父母妹妹四处流浪卖艺糊口,后在开封、洛阳、郑州、石家庄唱红。1930年入京、津说唱,坠琴伴奏造诣殊深,与妹妹桂芝同在曲坛享誉。建国后在北京新艺曲艺团工作,1960年调四平市曲艺团并任团长,1964年病逝。伴奏的代表曲段《走马荐诸葛》、《俞伯牙摔琴》、《古城会》、《单刀会》等均被灌制唱片。

 
张志合
张志合,1927年生,清丰县马村乡后万家人,全国著名琴师。11岁从艺,后拜盖河南王明福为师。1945年先后在北京、天津说唱,1951年参加北京实验曲艺团,越2年加入石家庄曲艺队,1956年参加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1982年和1984年两年曾赴香港献演。张志合琴技音质纯正,不哑不噪,清脆嘹亮,悠扬动听。主要伴奏河南坠子,问及山东琴书和西河大鼓,代表曲段有《红楼梦》、《林冲发配》、《野牛村》、《大姑娘偷杏》等。

 
王言生
王言生,又名王奎生,1924年生,濮阳市清河头前田张人,全国著名琴师,又是著名坠子演唱家。他自幼跟父学坠琴,跟母李玉凤习坠子,嗓音宏亮,吐字清晰,韵味醇厚。21岁在开封、徐州演出,送号“盖河南”。1949年在内黄组建化妆坠子剧团,1960年调南乐坠剧团任团长。王言生喷口刚健,善于运腔,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唱成,在《寇准背靴》中饰寇准,在《陈平打朝》中饰陈平,系每至二地必点剧目。1983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台曾作选段录音。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