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张顺乾出生在河北省清丰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随父兄参加农田劳动。父亲曾读过私塾,为人正直,热心为邻里乡亲办事。母亲勤劳善良,节俭持家。张顺乾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虽没有进过学校大门,在父亲的教育下也认识一些字。
1924年,当地遭灾歉收,家庭生活无法维持,他的父亲和哥哥为谋生路外出,一去未返,葬身他乡。母亲染病去世,嫂嫂改嫁,年幼的弟弟为逃活命送给他人,年仅七岁的张顺乾成为孤儿。他有一个叔叔,因婶婶患病无钱医治而死,成为单身。叔侄只得将两家合为一家,相依为命,糠菜度日。正是这种悲惨的遭遇,使张顺乾养成了勤奋耐劳、坚毅勇敢的性格。他虽食不饱腹,衣不遮体,却穷得有志气,不偷不摸,以挖菜拣柴自食其力,不甘任何屈辱。一次,一个富家子弟戏弄他:“你身穿衮龙袍(指衣服上窟窿多),腰系金玉带(指草绳),在我面前抖什么威风”,并辱骂他穷叫花子。张顺乾非常恼火,顺手拣起一个大雪团打在对方头上,弄得对方满头满脸。富家儿恼羞成怒,向他扑来,他顺势将其按倒在地痛打一顿,从此,那些恶少再不敢欺负他了。
1940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清丰,到处烧杀抢掠,广大人民群众陷入苦难之中。目睹日军暴行,张顺乾满腔怒火,决心拿起武器抗日救国。1942年秋,他离家寻找八路军,却被国民党军抓去,被迫在国民党新八军高树勋部当兵。在那里他不仅受尽官长的驱使奴役,还经常遭受老兵的打骂凌辱。他曾几次逃跑未成,还受到了毒打关禁。正在他愤恨、痛苦之际,人民解放军于1945年10月发起了平汉战役,高树勋率部起义,张顺乾从此得到新生,成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开始了他光辉的革命生涯。
部队改编之后,张顺乾被选派到山西长治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学习。一到解放区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都使他亲切新奇,他亲眼看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官兵一致的新气象,鱼水般的军民关系。沐浴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革命大家庭里,他深深感受到无比温暖和幸福。
1946年10月结业离校时,他向组织提出上前线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请求,得到上级批准,将其分配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四十六团三营九连一排任排长。组织上的重托使张顺乾激动不已,当即表示:一定将全排战士带好,努力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人民杀敌立功。
到部队后张顺乾工作积极,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战士。行军时,他替身体较差的战士背背包,扛枪支。宿营时,战士们休息了,他还要查铺查哨,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他经常和战士促膝谈心,交流思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大家的思想觉悟。张顺乾坦率、诚恳、不骄不躁,对战士亲如兄弟,深受全排战士的尊敬和爱戴。一排在他的带领下,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战斗能力不断增强,多次荣立战功。
1947年4月,豫北战役中,解放军连克楚旺、回隆、宜沟、鹤壁等数十处据点后,将国民党军孙殿英部围困于汤阴城内。张顺乾见兄弟部队打胜仗,而自己坐守待命,实在呆不下去了,就和急性子连长孙金贵一块儿找营长请战。营长告诉他们,上级决定攻打汤阴城,由四十六团担任主攻,九连为第一梯队主攻连。张顺乾高兴得跳了起来,战士们沸腾了,“杀敌立功的机会又到了!”但是这一仗应该怎么打呢,张顺乾和战士们共同讨论,反复研究,他们决定用土工作业挖通壕沟逼近敌人。夜幕降临了,张顺乾率领全排战士在火力掩护下跃进开阔地卧倒,快速挖成卧式、跪式和立式工事,然后把单体工事连接起来,变成交通沟,迅速地向前延伸。经过10个昼夜的拼搏,交通沟挖通了,直抵敌人城壕。
5月1日19时,一颗绿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攻城的战斗打响了。经过一阵火炮轰击,张顺乾带领突击队迅速冲到城下,架梯登城,两名战士倒下了,他急得眼睛直冒火,连续投出几颗手榴弹,把守敌火力压了下去。一班长薛京州第一个上去了,一排上去了,九连上去了。此刻,从左侧工事里突然钻出一群敌人,张顺乾眼疾手快先敌开火,战士们乘机冲杀,全歼该敌。在一个多小时内,他们连续打退敌人9次反扑,牢牢地守住了突破口。夜深了,一排战士伤亡严重,弹药消耗很大,张顺乾手里只剩下两颗手榴弹和10余发子弹,他把刺刀擦了又擦,战士们知道该是拼刺刀的时候了。正在这时枪声大作,敌人的反扑又开始了,张顺乾大吼一声“杀”,跃出工事,紧握刺刀扑向敌群,一连捅倒3个敌人,战士们也个个奋勇拼杀。随着后续部队投入战斗,又打退了敌人。张顺乾小腿负伤,顾不上包扎紧跟部队冲进城去。国民党第三纵队司令孙殿英钻进地道企图逃跑,被生擒。从此,豫北人民的一大公害被扫除了。这次战役,张顺乾荣立大功,被通令嘉奖,九连全体指战员也得到上级表扬。
此后,张顺乾随部队转战鲁西南,打定陶、战羊山,挺进大别山,攻中铺,袭广济,鏖战中原,在历次战斗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多次立功,成为一个英勇善战的基层指挥员。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张顺乾被一颗流弹击中,不幸牺牲。
(作者系清丰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