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URL:file:///home/pyadmin/Desktop/程蕾工作/濮阳党史刊物/2024/濮阳党史2024第四期.docx
〔摘要〕地方特色是地方志书的亮点,也是彰显本地志书与外地志书差异化的重要内容,做好地方特色的记述,能让志书特点更鲜明、更突出。笔者从篇目框架、记述内容、记述体例等方面,试析上轮《濮阳市志》对地方特色的记述经验,重点分析近年来濮阳市在区位、城市建设、杂技艺术、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尝试探索如何在新一轮市志编纂中对地方特色进行记述。
〔关键词〕地方特色;濮阳市志;三轮修志
地方特色是地方志书的灵魂,是本地区特有的事物或风貌,其内容有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在地方志书编纂中,重视地方特色是对各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是史志部门更好发挥资政功能的深化,是避免志书编修千篇一律的重要途径。
濮阳市既古老又年轻,濮阳大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濮阳市又是一座建市刚满四十年的城市。在四十年的发展中,濮阳有着多个标签,她地处黄河中下游腹地、冀鲁豫交界处,是省际交通枢纽;她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她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她是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她是中国杂技之乡,有着龙文化、杂技文化的底蕴……市志编纂中,在全面记述、系统反映濮阳市各方面现状基础上,我们要注重挖掘地情、反映地情、彰显地情,重视差异化资料,做好地方特色的记述。笔者主要以上轮《濮阳市志》为例,借鉴其突出地方特色的实践经验,尝试探索新一轮志书编纂中如何对濮阳市地方特色进行分析与记述。
一、上轮志书对地方特色的记述
(一)框架篇目中凸显
民国时期史志学家瞿宣颖说:“凡志之佳恶,不待烦言,但阅其门目,便知有无鉴裁之力”,篇目设置能够反映志书的质量,也能够反映地方特色。上轮《濮阳市志》共六卷六十篇,是两届志书合一的作品,上限不等高,记述了自事物发端至2000年的内容。从框架结构来看,按照卷、篇、章、节的层次框架,醒目之处增设特载和专记,专列“石油工业”篇、“化学工业”篇等,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特色、时代特征。
特载辑录领袖与濮阳的联系,主要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濮阳的事迹、对濮阳地区的革命活动、濮阳市发展的关注与指导。基于濮阳特色设置中华龙乡、革命老区、中部名城三个专记,单列成篇,前置于正式篇章前。
1987年,在濮阳发现西水坡遗址后,龙文化研究逐渐兴盛起来,为突出中华龙乡的特色,设中华龙乡专记,主要内容为西水坡遗址(发现与发掘、主要遗迹、主要遗物、西水坡遗址研究)、濮阳龙文化(中华第一龙、龙文化研究、龙文化活动周),详细记述了龙乡的历史渊源、内容与现代意义,展示了中华龙乡背后的历史底蕴。
濮阳是革命老区,濮阳所属的冀鲁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期间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濮阳地区是冀鲁豫解放区的南大门,是刘邓大军揭开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的前沿阵地。所以,特列革命老区专记以突出濮阳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群众基础和革命贡献。
把中部名城列为专记,是鉴于濮阳建市近二十年间在城市建设上取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城市名片,特列专记以记述濮阳城市建设历程和成就,这是濮阳市在新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特色。
除了专记和特载,上轮志书其他篇章设置中也有对地方特色的体现。首先在本地经济特色上,濮阳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建市之初濮阳市的定位是石油化工城市,“石油工业”篇重点记述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及中原油田的发展情况。与此同时,“化学工业”篇中也记述与石油相关的化工产业情况,体现了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记述内容与体例中彰显
记述内容也彰显地方特色。自然赋予我们资源,给我们发展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便。濮阳县、范县、台前处于黄河下游,每年的黄河防汛是滩区人民群众的重要大事,严重影响了滩区经济发展和生命财产安全,扶贫开发篇下设“避水连台”章讲述生活在滩区的人民为了避开水患所做的努力,记述了建设避水台的始末及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对濮阳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原油田对濮阳市的影响巨大,我们首先会从经济方面记述,但是中原油田涉及到濮阳市的城市建设、教育、文化、商业等内容,则融入到所属类目中,以微观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教育”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章节,中原油田的各层次学校都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在“民情”篇“方言”章中就提到油田社区居民日常用语的普通话对古老方言的冲击,改变了濮阳市的语言面貌,提高了普通话的推广速度。
龙源地、龙文化,红色革命老区,城市荣誉等内容原分属于文化篇、中国共产党篇、城市建设篇,为了突出特色,把这些内容升格为“中华龙乡”“革命老区”“中部名城”专记,做详细介绍。这是市志编撰常用的编写方式,采用特设升格篇目、前置篇目、增加篇幅内容等方法,设专篇、专章、专节加大比重彰显地方特色。
二、新一轮市志中地方特色分析
地方特色是因时而异、不断发展的,所以对地方特色的记述具有时代特征,反映新时代、新变化、新科技成就、新风尚等。新一轮市志是续志,是紧接前志而后延的志书,大体是记述自2000年以来的市情,时间跨度虽短,但内涵丰富。随着时代发展,新事物、新举措、新问题、新经验大量涌现,上一轮市志与新一轮市志编写时限内相比特色或不符、或已不太具有优势,所以,在新一轮编写中需要重新审视和把握濮阳地情,思考本地具有突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方面,以及具有热点、焦点、时代特征的事物,将濮阳的自然地理特色、经济发展特色、文化风俗特色挖掘出来,以期成为新一轮市志的亮点。
新一轮修志我们该如何记述濮阳的特色?首先要回顾2000年以来濮阳地区的发展特点。
从区位上来讲,濮阳地区处于河南省东北边缘、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离省会城市较远,过去交通不便,铁路交通尤其落后,影响着濮阳市的发展。近年来,濮阳市注重发展高铁、高速、干线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致力于依据区位打造豫东北枢纽城市,联动安阳、鹤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携手菏泽、聊城等市共建豫鲁交界区域,朝着省际交通枢纽、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发展。2022年6月,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正式通车,2023年12月,濮阳至济南段通车,全线济郑高铁不仅是河南“米”字型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了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纽带。除了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濮阳市还是天然气储配枢纽、物流枢纽,是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所以,随着濮阳市的发展,区位特点与区位发展的定位成为濮阳发展的特色,我认为可以在政区篇后单列区位篇描述濮阳市区位特点、交通的发展、天然气储备枢纽等内容。同时,作为沿黄地区,要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本区域的影响。
从城市建设上来看,1983年,濮阳市从一片原野上拔地而起。建成区面积由建市之初的8平方公里发展到2022年底濮阳市城区辖华龙区及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三个功能区,常住人口大约为97万人,市城区为329.63平方公里。城市框架不断扩展,城市的配套设施如城市规划、城市街道、公共事业、城市交通、城市管理等也相应发展,公园绿地建设,利用南水北调开挖的东湖、西湖、龙山已成了濮阳市亮丽的风景。记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借鉴《杭州市志》中专设“西湖”“西溪”两篇于资源篇后的方法,写濮阳市城市建设发展时可以在“城市建设”篇中设“东湖西湖”章,详细记述东西湖开挖、建设、定位,以突出对濮北新区建设的影响,东西湖不仅改善了城市用水,还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北新区的环境品质。
文化各有千秋,各地的文化篇写法也不尽相同。从文化特色上来看,濮阳杂技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誉盛名,被称为“中国杂技之乡”。在上一轮市志中,杂技处于戏剧·曲艺·杂技篇中的一章,近年来濮阳杂技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影响力不可小觑,濮阳市演出团体从国内走向国外,《水秀》成为了经久不衰的节目。随着杂技影响力的提升,濮阳市还举办了国际性的杂技艺术节,吸引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杂技演员参加演出,杂技成为濮阳市的文化名片,以杂技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给濮阳市带来了经济与文化效益。借鉴《杭州市志》为了展示杭州作为旅游城市的特点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专设文物篇、文献篇、西湖文化篇脱离且与文化艺术篇并列的写法,我们也可把杂技专列成篇置于社会文化卷中。另外,近年来我市有专门志书《濮阳杂技志》的出版,可以给杂技的记述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撑。
从城市定位来看,濮阳建市与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有关,建市之初对濮阳市的城市性质定位为石油化工城市,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原油田油气资源逐步枯竭,开采成本加大,原油产量从1988年顶峰年产722万吨不断下降,2020年原油产量已降至123万吨,油田的衰落对濮阳市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濮阳市聚焦高质量发展,转换赛道,致力于发展氢能产业,在记述该部分内容时可以在经济发展卷中专列氢能产业篇,以突出濮阳市在资源枯竭时的奋发图强,换道发展是濮阳市基于资源型城市长久发展的考虑,也是城市在发展中的蜕变和新生。同时,濮阳市的城市性质也有了多样性的发展,我们有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发展目标,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濮阳市在这些方面刚崭露头角,但也是不应该忽视的亮点。
追求篇目创新,彰显地方特色、时代特色仍是新一轮志书的追求。濮阳市在区位、城市建设、杂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特色应该在新一轮志书编纂提前谋划,在框架搭建中体现出来,并且尽量搜集全面翔实的资料,完整的呈现这些事物的发展过程,全面深入的记述地方特色。
三、记述地方特色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志书编撰中会遇到多种问题,对地方特色而言,框架目录是收集和编撰资料的指南,为了突出某方面特色升格该部分内容时,要注意跟原属章节的重复问题;在做好对上部志书继承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创新;在真正的实践中要做好适当的变通,用发展的、客观的眼光去处理、运用资料。
(一)避免重复
根据框架设定,部分相关内容可能会分布在不同的篇章目中。例如《濮阳市志》卷一前置革命老区篇,下设“组织建设”“统战工作”“军事斗争”“经济文化建设”章,在卷四中国共产党篇有“建市前党组织”章“组织发展”节,为了避免重复写这两章组织内容就要有所侧重。卷一中的组织建设主要是为了突出革命老区这一主题,所以从大处着手,从中共直南特委开始写起,主要写新中国建立前濮阳境内党组织机构的沿革。卷四组织发展这一节主要写大革命时期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党组织,详写党小组、村支部、各县委员会等成立时间、地点、书记和委员等名单。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党组织直接省略并备注“见《革命老区》篇”。第四十九篇“军事”篇“中共地方武装”一节中冀鲁豫支队也是类似的处理方法。“中原油田”篇“油田基本建设”章中有“生活建设”节在介绍公共建设、文化、商业、教育等内容时基本都是一两句话概括完毕,具体细节会在所属篇章节里记述。这样既做到概述展示全貌,又能重点突出各自特色。
所以,当采用升格方式突出特色时,一方面要注意该部分内容原属位置,做好两处内容的详略或侧重点的处理,另一方面可以不设立相似的章节,细分标题,避免重复。
(二)力取记述体裁的多样性
上轮志书中述、记是志书编写的主要方式,图、表、录等体裁占据的篇幅相对较小。新一轮市志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加大图、表等占比,让记述内容更鲜明、形象。例如《洛阳市志》在“牡丹花志”卷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萧山市志》第五册“社会课题调查”运用了很多调查表、口述资料更直观的体现记述内容。在记述濮阳的区位优势时,可以加入区位、行政区、交通发展变化的地图,在记述杂技部分时多选用图片增加形象感、美观度。这样除了在篇目设置、文字容量等方面体现地域特色外,通过图表、照片来反映会更直观、更有感染力。
(三)因时而变、因“料”而变
修志伊始,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充足的学习、准备,尤其敲定好框架结构后,修志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因为整体的框架目录是编撰的指向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各种变量,尤其是材料。因为收集材料的完整程度,并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与征集对象的重视程度、认识水平、组织材料有很大关系。所以,设计出的框架、设想的篇章目需要相符的材料支撑,材料实在不足时,就要考虑改变思路和框架,或者缩减原定篇幅、降低规格设置。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各种新变化,适时做好调整。如自2000年以来反映地区特色的民俗、戏剧、民族、宗教等内容,若变化不大,因在上轮志书中有详细记述,新一轮志书可以酌情综合、降低规格。而编写时限内如迅速发展的建筑业、房地产业,氢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本地的产业转型等经济变化,濮阳市高等教育的发展,物流业、网络平台的发展,旅游等新生活方式的盛行,农村的发展、脱贫攻坚等新生社会现象则不应被忽略,并且要妥善处理好这些内容的编写。
(四)记述中的辩证观
志书记载的是事,即史,记载中要做到公正客观。客观记述,需要以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重视地方特色,却未必要大肆叙述夸大以突出,因为事物具有两面性,从另一种角度看,缺点可能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就濮阳区位来说,处于三省交界处,是省级交通枢纽。但是我们离三省的省会城市都是相对远的,相对来说郑州对我们的辐射影响要比省内其他城市小。又比如油田的勘探开发对濮阳市的建设影响发展巨大,而油田的衰落也影响着濮阳市经济、教育、文化、管理等各方面。就如黄河岸边的人民受着黄河的馈赠,也要担忧黄河的防汛。我们记述特色,并不是美化特色,所以也不要刻意回避记述主体的消极方面。
地方特色应该是系统性、多方位的描述,新一轮志书中,我们要进行充分的总结和探索,既要重视分析又要慎重编写,以期增加志书的鲜明度。同时,修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认知水平不断变化,应该从整体、高处着眼,大胆突破创新,争取深入全面的彰显出地方特色。(作者单位: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