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党史研究

邓小平在濮阳

发布时间: 2025/1/23 17:04:08   作者:张宗相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党史研究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传承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光辉思想和崇高革命风范,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坚定自信、厚植情怀,潜心治学、扎实工作。

濮阳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和中心区,邓小平同志战争年代曾在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战斗、工作,在濮阳这块热土上留下了串串足迹。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向中国华北大量增兵,企图首先占领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山西,最后完成对整个华北的占领。19371115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关于目前形势与华北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独立自主地领导游击战争,争取广大的乡村成为游击战争的根据地”。193712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分批挺进平汉路以东冀南地区,协助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打击敌伪,建立政权。19394月,时任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和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与前来检查工作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清丰县韩村集召开会议,冀南区党委书记李菁玉,组织部长于光汉,秘书长郭森,救国总会负责人安法乾和清丰县委书记姚伟杰出席了会议。会上,冀南区党委书记李菁玉对冀南的情况作了汇报。邓小平同志就冀南区党委应如何发动群众,扩大武装等工作的开展作了重要指示。这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到濮阳,与濮阳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邓小平同志再次到濮阳,抗战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19449月,中共冀鲁豫分局及军区司令部由观城红庙进驻清丰单拐村,书记为黄敬,司令员为宋仁穷,领导着东到津浦,南跨陇海,西临平汉,北靠德石的广大地区,是联结华北、华中的战略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47月,黄敬同志因病离职,由宋仁穷同志代理书记一职。1944年至1945年初,冀鲁豫分局带领根据地人民经过一年的艰苦斗争,形势虽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特别是在民主民生斗争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冀鲁豫分局代理书记宋任穷于194412月向中央发电报请求支援,要求中央派“大员”到冀鲁豫加强领导。1945123日,中共中央给北方局发电:“中央特向你们提议,北方局即时进至冀鲁豫根据地去指导工作,并从太行、太岳抽调一批减租减息有经验、群众工作作风好的干部到冀鲁豫,普遍发动群众,进行彻底的减租减息,求得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决定由邓小平率北方局机关到冀鲁豫分局指导工作,当时邓小平同志刚被选为七大代表,中央认为邓小平同志去冀鲁豫比参加七大更为重要。19453月上旬,邓小平同志率北方局机关干部包括组织部长刘锡五、宣传部长李大章、太行三地委书记彭涛等,从山西左权县麻田镇出发,向冀鲁豫根据地进发,于3月中旬,进入冀鲁豫四分区驻地濮阳县,受到四分区司令员张国华同志的热烈欢迎。邓小平一行先住在尚和县李家楼(今华龙区李家楼),3月下旬转移到清丰单拐。

到单拐后,邓小平顾不上休息,即与宋任穷等一起研究解决如何在不同地区普遍地发动群众,进行彻底的减租减息,邓小平认为,要充分发动群众,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首先要了解不同地区的群众运动中执行政策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统一干部的思想。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邓小平和宋任穷等研究决定,北方局干部分三个组到老区濮县、滑县和新区濮阳县三个县区,深入农村进行调查。调查组返回后,邓小平认真听取汇报,并与冀鲁豫分局负责同志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地区运动发展的经验和问题,研究了一些具体政策。并根据中央土地政策和冀鲁豫区群众运动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在不少问题上达成共识。

194566日,在调查研究和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召开了群众工作会议,邓小平总结了冀鲁豫根据地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出群众运动较好地解决了群众观念和相信群众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了以贫农、雇农为运动核心和切实照顾贫农的方向;削弱了地主,严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的气焰;教育了干部,培养了大批新的本地农民干部。邓小平还明确指出了当前群众运动中存在的弱点,提出党领导群众“要站在群众之中之前,而不要站在群众之上之外”。关于今后的群众工作,他指出:仍以发动群众为中心,将减租减息政策贯彻到底,注意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防止脱离群众的倾向,从当地内外环境条件出发,从当地群众运动的实际经验教训出发,对不同地区、不同阶级和阶层,区别对待。边区群众工作会议后,冀鲁豫全区随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民生运动,出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的繁忙景象,根据地获得空前巩固,边区各项建设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对敌斗争力量大大增强。

邓小平在单拐期间,遵照毛主席“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把一些守备薄弱,在我现有条件下可能攻克的沦陷区,全部化为解放区”的指示,协同分局指挥冀鲁豫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先后进行了南乐、东平、阳谷等战役,扩大了冀鲁豫边区。19456月中旬,为了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邓小平返回太行山区转道去了延安。825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乘坐美军观察组运输机离开延安返回冀鲁豫边区,继续指挥冀鲁豫军民对日反攻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内战,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各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全面进攻。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作战方针,为了配合苏皖解放军作战,并吸引围追中原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刘邓野战军从19468月开始,先后进行了陇海、定陶、鄄南、豫皖边等战役,共歼敌5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各战场的作战。1947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邓指挥下,进行的豫北、晋南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打破了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的战略决策。19477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主席作出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由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央突破直趋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

19474月,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委员的邓小平为跃进大别山准备强渡黄河,到范县调查,范县书记宋望平、县长陈华锋按照小平同志的要求,详细汇报了范县的气候、地理、地形、群众思想觉悟,黄河的水势、深浅、宽窄、渡口、船只以及岸边的其他情况。邓小平这次在范县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订强渡黄河的计划奠定了基础。

19476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率领下,在濮阳县和东阿县之间强渡黄河,举行战略反攻,台前县孙口(原属寿张县)是大军渡河的中心渡口。当日上午,刘邓首长不顾征途疲劳和敌机轰炸,在黄河指挥部政委郭英、寿张县委书记杨村夫的陪同下,亲临孙口渡口视察,察看船坞和渡河器材,并和水手们亲切谈话,鼓励他们下定决心完成具有历史意义的渡河任务。630日夜,刘邓大军分别到达各渡口,在长达150多公里的河线上,采取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战术,一举突破被国民党自诩为可当40万大军的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邓小平在冀鲁豫边区的光辉业绩,将永远谱写在冀鲁豫大地上,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冀鲁豫老区人民的心中。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牢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发扬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