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伪军为了控制南(乐)清(丰)公路线,蚕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打击抗日武装力量,在南乐城南的袁庄、樊庄、三里庄修筑了三个碉堡。在公路以东挖了一丈多宽、两丈多深的封锁沟,碉堡周围又挖了护沟,沟沿上还扎有鹿砦。每个碉堡派有一个分队的伪军驻守。三个碉堡建成后,伪军常到附近村庄抢粮、拉畜、抓人,镇压群众,破坏抗日活动,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鼓励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南乐县抗日政府和县基干大队的负责同志经过分析研究,决定采取智取巧夺的办法,迅速拔掉这三颗“钉子”。做
樊庄碉堡有个伪军叫马双喜,是马庄村人。县长刘镜西想办法做通了马双喜父亲的工作,让他劝儿子改邪归正,为家乡做点好事儿,给自己留条后路。第二天,马双喜的父亲以看望儿子为名,到了樊庄碉堡,告诉他抗日政府的意图,要他利用站岗的机会放下吊桥,引县大队进入碉堡,并规定了行动时间和联络暗号。马双喜那边的工作做通后,刘镜西立即召集县基干大队作战队员,研究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最后决定由县大队一中队执行拔掉碉堡的任务,二中队在公路上担任警戒并作为预备队,另有正规部队一个连配合行动。
1942年初春的一个夜晚,部队从马庄出发。在到达封锁沟100米附近,停止前进,就地待命,做好突击准备。不一会儿,从碉堡里传来了歌声,这是马双喜联络的暗号,说明情况一切正常。中队长立即划火柴发出接头信号。双方对上喑号后,部队迅速过了封锁沟,运动到碉堡下,马双喜立即放下吊桥,中队长带机枪班和二、三排包围了碉堡,掩护一排行动。一排长潘清林带着一班,二排长马国选带着二、三班冲入碉堡内。潘清林带人运动到炮楼顶层后,伪分队长正在灯下看书,当他感到不妙、伸手摸枪时,潘清林已用刺刀顶住了他的头,命令他不准动。伪分队长惊恐之余,看到是县大队的抗日武装,吓得喊了一声“请饶命”,就瘫倒在地。一、二班的战士对着还在梦中的伪军大喊一声“不准动,谁动打死谁”。待他们清醒时,已全部成了俘虏。
这时离天亮还早,县大队决定做通俘虏的工作,利用俘虏智取袁庄、三里庄两个碉堡。中队长王高峰带着一排战士,由伪军分队长引路,直奔袁庄。接近碉堡时,站岗的伪军问是哪部分的。伪分队长立即回答:“宪兵队的,快放下吊桥,我们有紧急任务”,县大队战士过吊桥后,用刺刀突然对准站岗伪军的脑袋,低声命令道:“不准喊叫,我们是抗日武装,动一动就要你的脑袋。”站岗伪军吓得龟缩一团。王高峰通过俘虏了解到碉堡里的情况后,就命令俘虏带县大队战士直奔碉堡。碉堡里的伪军正在睡大觉,当他们惊醒睁眼看到面前抗日战士的枪口和刺刀时,都乖乖当了俘虏。随后,县大队利用同样的办法拔掉了三里庄碉堡。
县大队一夜之间,拔掉了危害人民群众的三颗“钉子”,为民除了害。当地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抗日情绪更加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