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相佑
5月19日,回访小什字村
解放战争时期,我在中共清丰县委任通讯员。在纸房小什字村开会期间,遭遇了危险的国民党飞机轰炸,至今仍记忆犹新。
纸房乡小什字村在清丰县城东8公里,坐落于潴泷河东岸。该村地理位置隐蔽,交通不便。村南边有一大片树林。
1948年淮海战役紧张部署阶段,安阳、新乡、开封还未解放,清丰属冀鲁豫八地委管辖,当时清丰县工作队(内称中共清丰县委)驻地不断变换,先驻在伍仙镇南街路西,1948年5月迁到大汉寨村马家,到9月份(秋分前后)老百姓种麦时,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唐庆方接到县委副书记曹士敬通知,说冀鲁豫军区要在小什字村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明确由唐庆方组织一个工作组,为这个会议服务,还指示带齐锅、蒸笼等炊具,强调人员要可靠,行动要保密,工作组人员要守口如瓶,不该知道的事不要问,不该说的不要外说,要按照会议领导的要求搞好服务,完成任务。当时这个工作组共5人:负责人唐庆方;司务长鲁XX,当过兵,中共党员;通讯员陈相佑,纸房留买固村人,高小文化,一年工龄,能骑马,会打枪;炊事员老袁叔侄2人,贫农,当过长工,会做饭。曹士敬副书记还指示,人手不够可从小什字村党支部和农会中选。
工作组到达小什字村后,来了两个部队干部,唐庆方前去接了头。这两位部队干部要求:一、会议开3天;二、搭建一个能坐五六十人的会议室,开会就餐两用;会议室地点要密封,隐蔽保密、防雨;三、村的保卫由村党支部组织民兵员责,会场由部队保卫;四、安排好人吃马喂的事宜。
一天后,参加会议的人到了小什字村,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穿灰军装的军人;另一部分穿着便衣,有的戴军帽,有的头扎白手巾,是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警卫,都带有武器。会议的头一天一切顺利正常,我的任务是向会场送水送饭。到会议第二天下午四点半钟,部队的一个工作人员通知唐部长说:“有紧急情况,会议马上结束,借老百姓的东西立即归还,晚饭能带的我们带走,剩余的分给老百姓吃了。”交待完后,参加会议的人员匆匆离开了小什字村,有的向北,有的向东分头走了。剩下我们工作组和村干部做善后工作,当夜平静无事。
第二天上午八九点钟,从东南方向飞来了两架红头飞机,在该村上空盘旋了不到一圈,就用机枪哒哒哒向村内扫射。村里一片慌乱,掺杂着飞机的轰鸣声、枪声、小孩的哭声、大人的叫喊声……我们工作组人员,在唐部长的指挥下,组织老百姓隐蔽逃生。唐部长指示我在大街上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高声呼喊,指导群众不要乱跑,注意隐蔽, 说:飞机头向南打枪,要在南墙根躲避,飞机头向北打枪要在北墙根躲避。飞机到了会场上空时,许多老百姓正在附近地里种麦,我看到飞机要撩炸弹了,我就灵机一动,高喊了一声:“飞机要撂炸弹了!快向南跑!”说时迟那时快,第一架飞机撂下了炸弹,一股明光,一声巨响,大地为之颤抖,地上炸出了一米多深的大坑,会场附近一片烟雾,尘土飞扬。我所在的地方离炸弹落地处较近,掀起的土落了我一身,两耳震的嗡嗡作响,像聋了一样,听不到声音,过了好久才恢复听力。
飞机走后,我们和村干部一同检查被毁坏的情况,看到村里被炸的乱七八糟,墙上留下了不少弹孔,炸坏了三四间民房,树被炸的东倒西歪,幸好老百姓躲得及时,无人伤亡,只是炸死了一头拉耧种麦的驴。
事后工作组在该村又住了两天,做了群众的安抚工作。
(作者简介:陈相佑,中共党员,清丰县留买固村人。1933年9月12日出生,1944年任留固村儿童团副团长,1946年6月任清丰县工作队通讯员,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5月享受地专级待遇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