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龙都 >> 英烈楷模

刘幼林

发布时间: 2017/3/4 16:49:37   作者:宣传教育科   来源:濮阳党史网   浏览次数:
摘要: 刘繁森(1916—1941),字幼林,原籍山东省阿县。1920年其父刘庆甲就任黄河河务局濮阳河务段副段长时,全家迁居濮阳渠村集。

    刘繁森(1916—1941),字幼林,原籍山东省阿县。1920年其父刘庆甲就任黄河河务局濮阳河务段副段长时,全家迁居濮阳渠村集。1933年在濮阳坝头高等小学读书时,由张辑武、汪继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8月到北平,就读于燕京大学附属的精业中学。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不久成为该校抗日民族先锋队的领导成员。
    七七事变后,刘幼林为民族义愤所激,毅然抛弃学业,专事革命工作。同年,受党的派遣,返回家乡,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与当时中共滑县县委书记李广录接上关系后,便和牛万里、李春林等负责救国会工作,1940年任濮阳县宣传部长,后调东明县委,任宣传部长。
    1940年6月16日(农历五月五日),日军对边区进行残酷扫荡,环境急剧恶化,党转入地下,组织人民与敌人周旋。刘幼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的斗争艺术,坚持敌后斗争,领导东(明)、濮(阳)、滑(县)、长(垣)、浚(县)边区的反“扫荡”工作。其父刘庆甲为支持儿子革命,未随河务局南迁。是年秋,被敌人抓走,在日军老岸集据点受尽折磨,但英勇不屈,一直痛骂日、伪,终被活埋。刘庆甲为国殉难后,刘幼林及其战友悲愤交集,怒火填膺,更加英勇地向敌人进行斗争。
    1941年冬,刘幼林在北上堤向地委汇报工作返回途中,在尚寨村被伪顽军头目阎鸿玉查捕,阎匪动用各种酷刑,以图刘就范,然而刘坚贞不屈。刘之继母携其妻与堂弟前往探视,血肉模糊的幼林叮嘱说:“救我已无望,希多自保重,继续革命”。不久刘被残杀于长垣县西角集村,幼林年仅25岁。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