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6月,刘子明出生在濮阳县后刘庄村一个较富裕的家庭。刘子明自幼参加田间劳动,深知劳动人民的疾苦。
1918年,刘子明在本村读私塾,1925年转小学高级班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刘子明看到祖国山河支离破碎,十分愤慨,1933年毅然摆脱家庭的束缚,弃笔从戎,先后在孙殿英、于世铭部当兵,目睹了蒋介石的部队消极抗日和打骂士兵的作风后,深感自己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就于1936年5月返乡务农。同年暑假,牛万里由北大回家(牛市进步学生,曾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经常给刘子明讲“国难当头,抗日救国”等革命道理,并给刘子明看一些进步书籍,从而启发了他的阶级觉悟。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疯狂进攻,国民党军队弃地南逃。此时,牛万里从太原转道回家,并在家里组织了十余名进步学生,讨论研究时局与对策,决定外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声援抗日,并定期聚会。刘子明同他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痛斥日军暴行,发动当地群众起来抗战,誓死不当亡国奴。1938年2月,日军土肥原师团侵占濮阳,大肆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加之土匪猖獗,到处残害百姓,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村里组织了联防队,推选刘子明任联防队队长。联防队建立后,牛万里、鲍洪光、刘晏春、张泽民等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住在刘子明家,共商发展武装、组织救国会等事宜。从此,刘子明的思想与行动逐步向党组织靠拢,经常随同刘晏春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1938年3月在中共濮阳工委的努力下,中共党员张海月被濮阳专员丁树本委任为国民第10大队大队长。此时,刘子明看到只有跟共产党抗日救国干革命,才能拯救中华民族,便同本村牛洪国一起参加了国民第10大队,走向了戎马生涯的道路。
参加革命不久,因工作需要,刘子明离开民军第10大队,同刘晏春、牛万里、鲍洪光等在濮阳县张称湾村召开濮阳、东明、长垣、滑县共产党负责人会议,成立了濮(阳)东(明)长(垣)滑(县)四县边联合抗日救国会,提出“保家自卫,防匪缉私”等口号。牛万里任会长,汪继廷负责组织,刘子明负责武装。1938年6月,刘子明由张建廷、鲍洪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共直南特委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逐步得到加强,共产党与国民党濮阳专员兼县长丁树本建立了统一战线。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1938年9月党派刘子明到丁树本部任守望队政治指导员(兼区宣传委员)。刘子明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一方面积极为党工作,一方面利用丁的武装镇压土匪、会道门等反动势力。
1939年4月,丁树本转变立场,积极推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刘子明被迫离开了丁部。5月,刘子明到豫北地委独立大队任大队长,在滑县老爷庙一带活动,带领队伍袭扰日军、镇压汉奸,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后经直南特委研究同意,刘子明调任直南特委教导大队大队长。刘子明到职后,即进行扩军,很快在海通、于林头、姚家、武寨、山木村一带扩军两个连。此后半年时间,他以特委教导队的名义扩军2100余人,在冀鲁豫形成扩军高潮。1940年5月,部队改编为冀鲁豫区党委警卫营,刘子明任副营长,上任不久区党委决定让刘子明去太行山学习,临行前,刘子明要求回家查看一下家乡的武装发展情况,区党委批准了刘子明的要求,刘子明到家第三天,敌人开始了五五大“扫荡”,形势发生了变化,刘看赴太行学习无望,就在家乡就地组织武装进行反“扫荡”。五五“扫荡”后,冀鲁豫区党委转移到濮阳西部沙区一带活动,调刘子明任区党委机关生活大队大队长,专门负责党委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
1941年7月,第十八集团军冀中巡视团在冀鲁豫开办轮训队,刘子明在轮训队学习,并任轮训队副队长,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1942年1月,刘子明调冀鲁豫行署干校任大队长。同年秋,为进一步从组织上加强对敌斗争的领导,冀鲁豫边区开始进行精兵简政,机关学校下放人员,刘子明服从组织分配,到昆吾县任武装科科长兼县基干大队大队长。1942年12月,为了充实濮阳县基干大队的力量,加强领导,6地委调刘子明任濮阳县基干大队大队长。刘到职后,首先整顿部队,动员青壮年参军,补充兵员,部队很快发展到70多人枪。1943年5月,刘子明带领基干大队与21团配合,在庆祖据点伪军江富清的策应下,一举攻克庆祖据点,活捉伪军100多人。随后刘子明又带领一个连的兵力攻克大桑树据点,俘伪官兵140多人。1943年8月,冀鲁豫军区决定发起濮阳东南战役,采取“掏心战术”,奇袭伪第2方面军总司令部驻地八公桥。刘子明协同军区侦查参谋查看了八公桥周围的地形,并将侦查情况向杨得志司令员进行了详细汇报, 从而使参战部队掌握了敌情,取得了战役的主动权。1944年10月,日、伪军万余人,对冀鲁豫军区9分区的南乐、清丰、濮阳等地进行“扫荡”,冀鲁豫区军民奋起反击,将敌击溃,伪2方面军在日军掩护下于21日撤出濮阳地区,至此,濮阳、昆吾、尚和三县全境解放。刘子明任濮阳县城城防司令。
1945年4月24日,刘子明参加了南乐战役。6月,参加了安阳战役。8月,又参加了冀鲁豫三路大军对日、伪军展开的反攻作战,一举攻占了开封、新乡等城市。1946年1月,刘子明任4分区基干1团副团长,部队驻在滑县牛屯一带,主要是配合主力部队打援。11月19日,刘子明带领部队参加滑县战役。1947年1月,在巨野、金乡、鱼台战役中,刘子明带领部队与游击队、民兵配合,收复了临漳。在3月发起的豫北战役中,刘子明带领部队先后攻克敌据点多处。1948年5月刘任3旅2科科长,6月,调2旅教导大队任队长,后随军参加了淮海战役。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中,刘子明任17军20师解放大队大队长,带领学员参加了第二梯队,随百万雄师,一举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9月,根据中央命令,部队向祖国大西南挺进,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11月到达贵州省修文县,军大五分校驻在修文县马家桥。
1950年春,战争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国家千疮百孔,各业百废待兴。刘子明所在的5兵团军大五分校在修文县脚跟未稳,匪特骚扰便猖獗起来。刘子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英勇战斗,奋起还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保卫了县城和群众的生命安全。1951年3月,刘子明任贵州省军区步兵学校军务科长。1952年4月,刘子明从部队转业分配到贵州省公安厅,先后任公安厅8处处长、公安纵队干部副部长、民警纵队政治部主任、公安厅副厅长等职。1958年1月,刘子明调贵州省农业厅马干山牡垦场任党委书记。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成立水电厅,开发猫跳河,建红枫湖水电站。6月调刘子明到省水电厅任副厅长兼猫跳河红枫水电站开发总指挥部指挥长,进行水利开发和电力建设。发电站建成后,刘子明任贵州省电业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兼乌江渡电站库区移民领导小组组长,贵州省电力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1983年离休后,仍十分关心贵州省电力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形势,并积极献计献策。
1996年5月9日,刘子明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作者系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