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党史研究

陈云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发布时间: 2025/5/19 10:59:3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

 

1937年12月,陈云在延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陈云。

1979年6月,陈云(右)在上海宝钢调研。

  □王晓初

  【编者按】

  今年是陈云诞辰120周年。陈云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以善于领导经济工作著称。其实,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还长期参与和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统战思想。深入探究陈云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对于全面理解统一战线历史,传承和发扬统一战线优良传统,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统战工作与群众工作密不可分

  在民主革命时期,陈云是中共党内较早认识到“左”倾教条主义的关门主义危害的。1933年11月,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发动福建事变,陈云在《福建事变中党在福建的职工运动》中指出,应当灵活地、广泛地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去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运用这一策略的职工运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他又指出:“我们党内存在着严重的拒绝统一战线的关门主义。这种关门主义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开展,阻碍了党去争取群众。”他对于在福建事变中未能正确运用统一战线,而是实行了关门主义,以致失去良机,深感不满,强调“统一战线在今天的福建以至在整个白色区域中”是“最主要的策略”。

  延安时期,陈云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一度兼管青年工作。他强调,青年工作要坚持统一战线方针,建立全国性青年组织。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团结全国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青年救国团体有相当的发展。仅以华北为例,抗战开始时,有数千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和青年学生参加抗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有几十万青年加入军队,上百万青年组织了青年救国会。

  陈云还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思考。他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正确处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问题,即统一战线问题。特别在同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的时期,资产阶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向无产阶级进攻,这就要求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党员严守党纪,防止被资产阶级所腐化。他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中提出,要对全党加强统一战线教育。既须使党员明白如何实现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又须使党员明白无产阶级如何同其他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去反对共同的敌人,二者是党的教育不可分离的两方面,决不能随便放弃一方面。

  在陈云看来,统战工作与群众工作、上层工作与下层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群众工作离不开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离不开群众工作。例如,某处乡间,党员联络地方上的正派绅士,排除万难,办了一个学校。这件事既是统一战线(联络正派绅士),又是群众工作(开办了有益于民众的学校,取得了民众的信仰),而且又是一个斗争(因为在排除万难中孤立了破坏分子)。如果不联络正派绅士,就不容易办成学校;如果没有办学校这个题目,就不便与正派绅士讲统一战线。所以统一战线与群众工作虽然有区别,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的。简单地说,党外活动就是要把社会的上层工作和下层工作都做好,这两者不能分开,而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有了上层的推动,没有不利于下层工作的。

  1942年,陈云担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期间,创造性地提出“通过经济工作团结中间势力”的统战方针。他强调,“要让开明士绅在参议会中有实际发言权,这是比物质优待更重要的政治团结”。针对边区私营工商业者,他还主持制定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1946年,陈云主持东北局工作期间,在《正确处理新解放城市中的阶级关系》报告中提出“三个区别对待”原则:大资产阶级与中小资产阶级区别对待、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区别对待、反动分子与技术人员区别对待。这一政策使沈阳解放后三个月内复工企业达87%。他起草的《关于接管沈阳的经验总结》中,专门列出“技术人员保留原薪”条款,这一做法后被毛泽东批转各解放区参照执行。

  不难发现,陈云的统战思想是对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具体阐释,同时又推动了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发展,毛泽东关于经济领域的统战观点有不少来自陈云。从实践上看,陈云领导的统战工作是贯彻毛泽东统战思想的成功范例。

  “统筹兼顾”与“公私合营”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其中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是当务之急。陈云作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充分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强调对民族资产阶级要团结,斗争也是为了团结。在他看来,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还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要发挥资产阶级的积极性,让它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业,使我们的经济更快地发展。因此,他积极采取措施团结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召开座谈会、协商会等形式,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进行充分沟通,宣传党的经济政策,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在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的斗争中,陈云引导民族资产阶级合法经营,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对于一些因战争等原因陷入困境的民族工商业,他主张采取扶持政策,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和经营,曾三次登门拜访爱国民主人士、经济学教授和民族资本家,打消他们的顾虑。

  另一方面,陈云还反复提醒“工商业在五种经济中地位(各得其所),方针是统筹兼顾。有区别,又不分厚薄。这样对我们有利些”。为什么提出要兼顾?“因为私营工厂增加生产,私营商业帮助交换、流通,对人民有好处,同时可以解决失业问题。”在私人企业中做工也是为人民服务,只要对整个国家经济有利便是为人民服务。陈云后来曾说,如果在1949年政府采取没收政策,资本主义企业便不会照常生产,很可能出现生产停滞、减产和工人失业的不利情况,那就不但在政治上不适当,经济上也将发生混乱。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他们积极地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斗争。在土改斗争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了土改法令,他们没有反对。如果我们不团结他们,无疑将大大增加恢复经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工作中的困难。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陈云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政策,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陈云主张采取“公私合营”等形式,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逐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注重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合法权益,提出“赎买”政策,即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政策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又避免了因激烈变革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体现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独特作用。陈云还亲自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沟通,耐心解释党的政策,以真诚的态度赢得了他们的支持。

  1955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中,陈云提出“定息七年不变”的承诺(后延长至十年),这一政策使全国私营企业主主动接受改造比例达98%。1956年,他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各专业公司组织业务改进委员会吸收资方人员参加的决定。他说,吸收一部分资方人员到业务部门担任领导工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把资本家拉进来“唱对台戏”,二是可以利用资本家的长处。另外,资本家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好的。资本家的本领应该说是财富,这笔财富至少不低于他们生产资料那笔财富。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后,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发展壮大。陈云深刻认识到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加强对他们的团结、引导和教育;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在陈云的关注下,党和政府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通过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增进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的认同和拥护,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统一战线注入了新的活力。陈云在一次批示中还曾强调,“对外贸易工作既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坚持统一对外,这是外贸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正是统战工作的核心要义和根本指针。

  知识分子向来是党的统战工作对象,1982年7月1日,陈云专门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各同志写信,希望国家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其中指出,中年知识分子生活、工作负担重,但工资收入低,很多人健康水平下降。这是国家的一个大问题,确实要下大的决心,在今明两年内着手解决,不能再按部就班地搞。据中组部了解,35岁至50岁的中专以上毕业生有480万人,他们是今天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工作主要靠他们做。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应该看成是基本建设的一个“项目”,而且是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教育、管理部门的知识分子,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把钱用在中年知识分子身上,是划得来的,是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落实,劳动人事部专门制定了相应方案。陈云看后又作了进一步批示:“赞成今年给非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普遍升一级工资,并使工资偏低的中年知识分子在升一级的基础上再升一级。”他还强调,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可以适当扩大一些范围,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1984年9月,陈云在对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特别指出,“要继续想一些办法,帮助教师主要是中小学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住房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在他看来,办好中小学教育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根本大计,是与祖国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的。党和政府各级组织,都要关心教师,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陈云对民族团结也高度重视。他在接见夏令营的少先队员和辅导员时特别讲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平等的一员。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美好、更富强,必须靠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他还特别赞赏“夏令营的队员来自十多个民族”,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1988年4月20日,他欣然答应为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题词:“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搞好四化建设。”1993年1月8日,陈云为黄帝陵题词:“团结奋斗,振兴中华。”对祖国统一,他也一直念兹在兹,强调“国家统一以后,大陆还是要搞社会主义,台湾的现行制度也可以继续搞下去,我们不反对”。

  陈云对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贡献

  陈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统战思想。他的统战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首先,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他说:“没有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革命就不能胜利,建设就不能成功。”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统一战线在党的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他说:“统一战线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这是根本原则。”同时,他指出要尊重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法”。再次,他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强调要扩大团结面,特别是在新时期,他支持将统一战线扩大到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又次,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他在领导制定经济政策时,特别注重考虑对统战对象的影响,推动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巩固统一战线的制度安排。

  在统战工作实践中,陈云还探索和总结了一套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统战策略。无论中国共产党处于什么时期,他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统战策略。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制定了与新疆盛世才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为援接西路军和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注重团结各方力量,广泛凝聚共识。他深知统一战线的本质就是大团结大联合,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团结当地的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工商界代表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而努力。他善于倾听各方意见,通过平等协商、沟通交流等方式,求同存异,凝聚各方共识,使统一战线成为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平台。三、关心党外人士,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他一贯关注党外人士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延安时期,陈云经常与党外人士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困难需求,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事业的杰出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不仅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宝库,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团结报》(2025-05-15)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