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政绩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新征程使命如山、重任在肩,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是映照原则立场、价值理念的一面镜子,是衡量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一把标尺。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决定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路走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作为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把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作为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领域,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前进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党员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连。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习主席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复杂,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进道路上,我们要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让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让人民群众日子有奔头、未来有盼头,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要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实事,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靠实干担当创造实绩。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党员干部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必须保持不懈奋斗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担当,发扬“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的精神品格,以实干创造实绩、赢得民心。要站在前列、挺膺担当,弘扬“闯”的精神,拿出“拼”的劲头,敢于领任务、主动挑担子,只要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把惠民利民的实事一件一件办到群众心坎上。要迎难而上、勇当先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遇到困难矛盾不推脱躲绕,面对风险挑战挺身向前,不惧当“热锅上的蚂蚁”,不怕啃“硬骨头”、涉“险滩”,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姿态,创新创造、奋发有为的状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保持干的韧劲和定力,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培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驰而不息、锲而不舍,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
来源:《解放军报》(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