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龙都 >> 英烈楷模

信仰似铁 品行如瑛 ——少将铁瑛的本色人生

发布时间: 2022/6/13 9:06:22   作者:关增印 楚红先 潘建勋   来源:中共南乐县委党史研究室   浏览次数:
摘要:

家风档案:铁瑛(1916-2009),原名任鸿让,河南省南乐县元村镇百尺村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军区第一政委、浙江省第四届政协主席和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浙江省委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的坚强党性、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敬重和称颂。

  忠诚勤勉 担当敬业 

1916年11月19日,铁瑛出生于河南省南乐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他主动追求进步思想,先后在河北省立第十一中学(大名中学)和保定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此间,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他积极参加了1936年的“一二·九”运动。1940年初,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滨海军区临沭县独立营、独立团、教导团参加抗战,对敌斗争取得显著成绩。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铁瑛在山东军区、华东军区和潍坊、济南等城市负责警备工作。他深入了解当地敌情,认真学习中央的城市政策,很快适应新的工作任务,为军区首长、机关和城市的安全和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49年上海解放后,到上海市公安总队工作,坚决打击敌对破坏势力,努力维护上海的社会秩序。特别是面对当时金融投机分子的挑战,在市委、华东局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奉命率领部队封锁上海证券大楼,一举取缔非法金融投机活动,为稳定上海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发展、保障工商业者正常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1960年,他舟嵊要塞区工作,在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的严峻形势下,认真分析敌情,狠抓战备施工,搞好军政训练,呕心沥血,把区内40个设防岛屿建设成了钢铁长城、海上堡垒。

1977年2月担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后,铁瑛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旺盛的工作精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促使浙江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省委第一书记,铁瑛时刻惦记着山区人民的致富问题。他常说:无论实现四个现代化还是小康社会,山区人民富不起来,这个目标就不能算实现。1980年开始,他连续年深入到26个山区县逐个调查研究,直接倾听最基层的乡、镇、村干部以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从政策和经济上关心、支持山区经济的发展,并提出绿化荒山、绿色浙江的奋斗目标。1980年4月2日至18日,铁瑛到建德、开化、常山、江山、衢县、金华、武义、浦江等8县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探讨对策,明确提出:建设山区是浙江“四化”建设的战略问题。1981年5月至6月,铁瑛再次到金华、缙云、丽水、龙泉、青田、东阳等10个山区县调研,着重研究了山区各业生产责任制问题。1982年5月至6月,铁瑛第次到临海、乐清、永嘉、苍南、文成、泰顺、盘安、东阳等8县调研,然后大范围召开研讨会,最后形成了《端正思想路线,把山区建设搞上去》一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1983年担任中顾委委员和省顾委主任后,铁瑛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力发挥参谋作用,为推进领导干部新老交替、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93年7月离休后,他卸职不卸责,年高不懈怠,围绕省委工作大局,积极发挥余热、出谋献策,为浙江改革发展稳定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

 

克己奉公 修身正行

铁瑛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得到了爱人苏佩兰的极大支持。他俩并肩作战,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携手走过艰苦与幸福的50年。夫妻俩一直乐于助人在国家困难时期,铁瑛的工资除了养育子女外,每年都拿出很大一部分帮助有困难的烈属、家属和周围的同志。苏佩兰筹办了部队第一家电池厂,解决了许多年轻军人家属的就业问题;她还组织家属每月去部队为战士们洗衣洗被,缝缝补补,战士们都称她为好妈妈。

上世纪60代初国家年自然灾害期间,苏佩兰响应国家号召,带头复员,放弃了离休干部的待遇,国家减轻负担。即使在担任省妇联副主任期间,她也从未拿过一分工资,完全是义务工作。铁瑛到省里工作后,去北京的机会多了,但苏佩兰从没有跟铁瑛一起去过北京。直到铁瑛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俩才去了一趟北京、天津和河南老家,所有费用都是他们自己掏的腰包。

铁瑛共有四女三男七位子女,其中二女儿铁滨聪明乖巧,被铁瑛视为掌上明珠,女婿张海洋是名军人,工作踏实勤奋,铁瑛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也非常喜欢。常常告诫子女们不要依靠他的地位和名望托关系走后门谋私利,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干好工作自食其力。

1979年底,张海洋从安徽省军区到杭州探亲休假。一天下午,外边下着雨夹雪。张海洋和岳母在家闲聊。张海洋问岳母:“爸爸因长期参加革命工作落下了风湿病。天这么冷,他老人家撑得住吗?”岳母道:“每年冬天,他胳膊腿都会疼。可是,再怎么难受他都坚持工作,从未离开过岗位。这不,又有好几天没回家了。”张海洋笑道:“您老多操心,让他穿得厚厚的,总好些。”岳母道:“我正发愁呢!秋天,省里发起为边远老区人民募捐活动,你爸爸不仅带头捐了工资,还把他的棉衣裤和棉被捐了出去。我怕他冬天冷引起风湿疼,就不想让他捐。他说,单位比家暖和,穿着那件多年的棉衣裤再盖一件毛毯就能睡着。这比战争年代要幸福多了。”

这时,电话响了。岳母放下电话开心地对张海洋说:“真巧!舟嵊要塞区有人来这里开会,把你爸爸部队发的棉衣裤和棉被捎带过来了。他们乘坐的火车晚上六点半到站。你到那里接一下吧。”张海洋看看表,都过五点半了,便起身要去。一开门,雨夹着雪仍然下得很紧。张海洋怕耽误事,便问岳母:“能不能派一辆车去接一下?雨雪下得太紧了。”岳母连忙摆手说:“这是我们私人的东西。你爸爸是决不允许走后门、公车私用的。你还是乘公交车去扛过来吧。”张海洋了解铁瑛的脾气,就冒着雨雪站在路边等公交去了。接了东西后,还要等公交才能回家。张海洋扛着包裹挤了上去。售票员看到他的包裹太重,就让他买了两张车票,一张是乘用票,另一张是行李票。下车后,张海洋扛着大包小包,顶风冒雪走了一公里才回到家。

事后,张海洋和岳父闲聊时顺口说起了这件事。张海洋说:“当时天非常冷,还下着雨雪,我挤公交、步行,把那么重的行李为您扛到家。当时脑子里有两种想法。一是有点自豪,省委书记家就该这样,一点也不占公家的便宜。二是有点泄气,一个堂堂的省委书记连个车都不派,还不如我在合肥警备区当个小科长,这么一大包衣被,给机关小车排说说,起码能派辆吉普车去接一下。”铁瑛非常严肃地对张海洋说:“海洋,你第一种想法是对的,第二种想法是不对的。用公车干私活,那就是走后门的行为。咱们自己把东西扛回来,虽然受了点罪,但那是自食其力,是对的。你们一定要记住,不要走后门,要自食其力。”

1996年,张海洋的儿子大学毕业了。由于省里不再搞计划分配,张海洋每天都在为儿子的工作着急。一天,恰巧遇见一位熟人,是省商检局某办公室主任。他对张海洋说:“你可以找找我们局长,看看能不能让孩子到商检局工作。况且,孩子学的专业也符合商检局的业务需求,在这里上班既能发挥他的专业特长,也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我觉得这不算是走后门的。”张海洋觉着有道理,便找到局长。没想到局长面露难色,说:“按说我们局也需要这样专业的人才。孩子又是铁瑛书记的外孙,品行肯定很好。我们非常欢迎他来我们单位工作。不过,我们局由于严重超编,去年局里开了班子会,决定近五年不再新增编制和人员,任何人都不许开这个口子。去年就收到了不少递过来的条子,我们一个也没让进。今年也不好开这个口子啊。”张海洋听罢,也不好再说什么,便回家来。

铁瑛的秘书看到张海洋整天着急的样子,便问何故。张海洋就把给孩子找工作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出于好意,他对张海洋说:“你们可以找找首长嘛,首长与那位商检局长是很熟悉的。”张海洋道:“爸爸常常要求我们不要走后门,要自食其力。他从不找别人走后门,也不允许别人找他走后门。所有家庭和个人的事,我们从来不找他,怕惹他老人家不高兴。”秘书笑道:“你不好意思向首长说,我替你说。到时候你最好和铁滨一起在场。铁滨可是首长的宝贝女儿。首长应该不会拒绝的。”张海洋点头答应。

    没过几天,张海洋接到铁瑛秘书的电话,让他赶快到省委大院来。张海洋和铁滨连忙来到铁瑛的办公室。秘书见他二人同时来到,一边招呼他们坐下,一边倒着茶水,对铁瑛笑道:“首长,他二人有个事想跟你谈谈。孩子大学毕业了,想到商检局去……”话还没说完,铁瑛的脸已经拉了下来。他严厉地看着张海洋和铁滨,问道:“这就是你们不敢对我明说,就托秘书同志给我说的事?”铁滨连忙笑道:“爸爸,你外孙学习的专业很适合在商检局工作,商检局也需要他这个专业的人才。他不是想当官,只是想找个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岗位。这不算是走后门,是不是?爸爸就给你外孙通融通融吧。”铁瑛语重心长地说:“工作不要挑挑拣拣的,并不是非要到省里工作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那么多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同样能发挥一个人的才干,也同样能锻炼人。那里更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再说,商检局自然有他们定下的人事制度。你们这个事,叫我去通融通融,其实也是走后门,这样不合适吧?依我看,我们就不要为难商检局的同志了。”铁滨还想再说些什么,只见铁瑛摆摆手,坚定地说:“孩子既然上过大学,有文化,有能力,就能自食其力,是不必走后门的。靠走后门得来工作岗位,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不利的。在这方面,我是有原则的。”张海洋、铁滨听罢,也就不再言语了。

    信仰似铁 品行如瑛。铁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孜孜以求尽职守殚精竭虑,在工作和生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清风传家用“忠诚勤勉、担当敬业、克己奉公、修身正行”书写了一个开国少将的本色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他的子女们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并不约而同地把这优良家风传承了下来,受益甚多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