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日伪军为控制南(乐)清(丰)公路线,蚕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公路近旁的袁庄、樊庄、三里庄三个村子修筑了三个碉堡。为安全起见,日伪军顺着公路挖出了一丈多宽,两丈多深的封锁沟,将碉堡与其他村子隔离开来。在碉堡近前又挖了护沟,沟沿上扎有鹿砦。日军以为万无一失,只在每个碉堡派驻了一个分队的伪军驻守。碉堡建成后,驻守的伪军经常到附近的村庄抢粮、拉畜、抓丁,甚至镇压群众,杀害同胞,破坏抗日活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为了打击敌人,南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刘镜西和县基干大队的负责同志决定迅速除掉这三个危害百姓的“毒瘤”。 经过多方工作,县基干大队打听到在樊庄碉堡里有个伪军叫马双喜,是南乐县城附近的马庄村人。因为家庭窘迫,为了生计才做了伪军。此人良知未泯,还有一些正义感,几次进村抢东西,他都借故留在碉堡里,没有参加。有时统一行动,进了村也只是装装样子,还打手势发信号让乡亲们赶紧藏起来。县长刘镜西得知这一情况后,眼前一亮,决定以马双喜为突破口,劝说其做内应,然后里应外合端了敌人的老窝。刘镜西找到马双喜的父亲,请求他劝说儿子改邪归正,给自己留条后路,为家乡人民做点好事。深明大义的马父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马父以给马双喜送衣服为名,进入樊庄碉堡。将儿子带至僻静处,马父说出了抗日民主政府的意图,希望儿子认清当前的形势,不要再为虎作伥。马双喜接受了父亲的建议,两人商量利用站岗的机会放下吊桥,引县基干大队进入碉堡,并约好了行动时间和联络暗号。 马父回家后,迅速将这一情况给刘镜西作了汇报。刘镜西立即召集县大队负责人,制定行动计划。决定由县基干大队一中队突击,拔掉樊庄碉堡,二中队在公路上担任警戒并作为预备队,另有正规部队一个连配合行动。拔掉樊庄碉堡后,伺机而动,如果顺利也可连夜作战,一举端掉其余两个碉堡。 1942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原定部队按计划从马庄出发。到达封锁沟100米处时,停止前进,就地待命,做好突击准备。10时许,从碉堡昏黄的窗子里传来了猜拳行令声,中间还夹杂着马双喜装醉大声喊叫的声音,“我没事,你们快喝,别耽误事,快快快!”这是马双喜事先约定好的联络暗号,说明情况一切正常。 基干大队中队长立即点亮了火柴,意思是告诉马双喜我们已经到位,可以随时行动。双方对上暗号后,部队迅速穿过封锁沟,行进到碉堡下,故意紧靠窗子坐着的马双喜看到后,借故从屋里出来,迅速将吊桥放下,中队长带机枪班和三排包围了碉堡,掩护一排行动。 一排长潘清林带着一班,二排长马国选带着二班、三班冲入碉堡内。潘清林带着战士迅速登上碉堡顶层后,伪分队长正在灯下自饮,当他感到不妙,伸手摸枪时,潘清林上去一脚将其踹翻在地,用刺刀紧紧顶住了他的头,“你们已经被包围,快下令投降!”伪分队长瘫倒在地,惊恐之余连喊“饶命”。待押解着伪分队长来到碉堡底层时,一、二班的战士已经将醉醺醺的伪军们俘虏了。 没费一枪一弹,首战告捷。这时离天亮还早,县基干大队决定做通俘虏的工作,利用俘虏再智取袁庄、三里庄两个碉堡。经过作思想工作,伪分队长决定戴罪立功,配合作战。 于是,中队长王高峰带着一排战士,由伪军分队长引路,一路急行军直奔袁庄。接近碉堡时,站岗的伪军问是哪部分的。伪分队长立即回答:“宪兵队的,快放下吊桥,我们有紧急任务传达。”县基干大队战士通过吊桥后,迅速控制了岗哨,紧紧勒住他的喉咙,低声命令道:“不准喊叫,我们是抗日武装,动一动就要你的脑袋。”岗哨吓得龟缩一团。王高峰通过俘虏了解到碉堡里的情况后,就令俘虏带县基干大队战士进入碉堡。碉堡里的伪军睡得正香,忽然被一阵炸雷般的吼声惊醒,“不准动,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伪军们一睁眼,看到的是黑洞洞的枪口和亮闪闪的刺刀,一个个乖乖当了俘虏。紧接着,县基干大队利用同样的办法拔掉了三里庄的碉堡。 县基干大队犹如神兵天降,一夜之间,不费一枪一弹拔掉了三颗“毒瘤”,为民除了害。当地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抗日情绪更加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