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1)“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管党治党、革命实践的奋斗历程,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钥匙”,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解读。从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理论探索、自身建设发展的角度,全面考量“两个伟大革命”论述的哲学架构、阶级属性、实践基础、时代意义,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2)。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属性。
(一)“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继承发展
马克思曾说:“任何一次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3)革命,作为历史范畴,它以政治革命的面孔出现,通常表现的是社会革命的形态和内容,当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关系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社会革命便登上历史舞台。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类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和环节。不管是以暴力推翻政权“改朝换代”式的暴力革命,还是政党自身修复完善的自我革命,革命的外在形式和内涵属性、局部特征和整体特点虽然有所区别,但都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坚守和遵循,因为“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学的革命必定通向社会革命”(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5)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怀揣革命热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革命实践活动,革命是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最具标志性的词汇,成为社会发展质变飞跃的决定力量和历史进步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是逐步深入、完善、成熟的历史进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年代、“战天斗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开放时期、“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革命所面临的问题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历史任务虽然不同,但是革命对于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能动功能没有减弱。中国共产党在一大纲领中就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6)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谈话为指导,“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并将这段历史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成立以来70年的历史大视野中进行评价,从而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改革也是革命、改革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8)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任务的新要求,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我们今后分析、研判形势的基础和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9)当今的时代较之于马克思所处的年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革命精神的执政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历史地位、历史任务有了巨大变化。面对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两个伟大革命”论述,科学解析革命党、执政党的关系,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有机的统一起来,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明确提出“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10),通过解放思想、突破藩篱,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义理阐释和创新实践,明确了历史的发展方向、路径选择、任务目标等重大问题。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直面问题、发展成熟的审视自检,社会革命是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革命情怀的路径抉择,“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革命奋斗、70余年治国理政、40余年改革开放历程的深刻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二)“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延伸拓展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1),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肯定人、重视人的作用,是马克思人民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力量,要承认和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践行群众观点、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誓言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之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经验。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12)邓小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3)江泽民指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部分。胡锦涛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发展了人民观的历史内涵,提出了人民创造观、人民主体观、人民利益观、人民目标观等,创新发展党在新时期的人民观和群众路线,实现了根本立场和历史使命的有机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个伟大革命”在新时代践行人民观的真实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4)“两个伟大革命”论述首先肯定人在革命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强调人在推动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升中的巨大力量;其次,积极推动党性和人民性的深度融合,党的自我革命保证了人民政党的鲜明属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了人民路线的终极目标,二者统一于党接续奋斗的伟大实践中。这个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建立健全群众路线机制,探索创新人民观点,成为坚守初心使命、勇担时代责任、复兴民族大业的领导者,拓展了新时代人民观的内涵要求,形成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机制。
(三)“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动展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历史性的物质活动,是人作为物质力量、运用物质手段、作用于物质对象并产生物质性的结果的运动。“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涵盖生产生活、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领域。自我革命是革命主体的主观行为,强调政党自身的自觉性、战斗性、坚决性,能动地改造自己、检视自己、修正自己,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肯定生产力在社会革命中的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实现形式。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统一于积极的、能动的革命实践中,这种革命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通过实践、认识,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继而运用到指导实践的过程中。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与各个历史时期所处的方位坐标相结合开展实践。毛泽东的《实践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探索中国革命的标志性著作;邓小平理论提出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生产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实践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高党治国理政能力的历史统一。这些探索实践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定了方位,指明了方向,擎画了目标。
针对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阶段、新时代进行割裂和混淆概念的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5)“两个不能否定”的论断,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科学回答了革命、建设、改革是历史的、持续的、跟进的革命道路的客观规律,正确研判了党的自身革命和党的伟大革命所处历史地位、历史形势、历史坐标,实现党的理论与实践,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由此可见,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其中既有对自身个体的要求,又有对社会任务的整合,不管以何种方式革命,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进行的。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虽然内容和形态不同,但实践的延续性、逻辑性、革命性没有改变,“两个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无产阶级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二、“两个伟大革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16)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是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历程步入新时代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领导伟大的社会革命,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一)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史的路径选择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理想。
广义上,党的不懈奋斗贯穿于党的历史全过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实行了改革开放伟大壮举,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三件大事,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狭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抗日战争、党的建设、毛泽东思想确立、土地改革、解放战争等各个方面实践历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三大改造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等实践历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是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港澳回归、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应对金融危机、打赢脱贫攻坚战、兴办经济特区、攻坚“一带一路”等等历史性、革命性、时代性的历史举措。
党的奋斗发展史,是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凝练和浓缩。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中淬炼成长,在推动自身革命和社会革命中不断发展、成熟、壮大,历经各种艰难困苦,始终保持自身活力并领导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逐步完善,保持了优良作风、保证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党的奋斗发展,见证了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在这个过程中,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进步,保证了党始终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确保中国共产党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17)。党的奋斗发展,将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始终贯穿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之中,涵盖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活动,见证了党领导广大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体现着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认知统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的光辉。
(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史的关键因素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18)。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从党的历史上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政治品格和历史传统。
从党发展的历史脉络看,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八七会议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经验教训;遵义会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实际出发,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方向问题;延安整风开创了用整风方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范例;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成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贪污腐败发动了“三反”运动,是执政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斗争的有益尝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提出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整党任务。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积极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党的自身建设上取得显著的成效。同时,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自我革命的实践内容。
从党的历史决议上看,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从党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历史时期,尤其是对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的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中央领导路线问题,作出了正式总结,从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思想上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相关内容,为随后召开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形成了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经验教训作出了正确结论和科学总结,实事求是地肯定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并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概括成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这两份在历史重要关头形成的决议,不仅在当时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指导方向的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也是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党的理论研究重要的依据和遵循,这是党客观总结历史经验、审视自身不足、研判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也是党自身建设史的经典著作。
从党的自身传统上看,党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19),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总结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蕴含着党在各个时期发展壮大和取得成功的经验,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这些都是党的建设力量的凝练升华,也是党自身革命历程的高度总结。
(三)“两个伟大革命”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的伟大进程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0)。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理论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准确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国情、世情、党情、民情,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革命成功的道路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和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探索史是党的历史的灵魂。“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这些党自身探索的活动既是党自我革命实践继续,又是思想理论探索发展,从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的渊源及特征来讲,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融会贯通,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22)。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积累了党自我革命的丰富经验和成果,如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性修养,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等。这些都是党的历史上形成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从党的历史上看,党的理论探索始终与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同频共振、相辅相成。党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不间断,党的自我革命就没有停歇,党的理论探索就在继续创新。从理论探索的效果看,自我革命的理论提升了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视野和格局,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强度影响着党开展自我革命理论的深度,这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进程。通过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的社会革命,需要有鲜明的思想路线和方法举措作为引领,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三、“两个伟大革命”论述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开展了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推动了近代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放眼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伟大革命”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观点,对于指导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是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尊重尊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2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跨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时间轴上,党的历史全景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贯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的全过程;贯通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的全过程;贯通了统一战线、政党建设、反腐倡廉全过程,深刻分析了我们党从哪里来,做了什么,到哪里去的历史进程,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是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历史智慧和力量源泉。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最为丰厚的实践内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革命的主体,既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提升自己、锤炼自身,又在领导党和国家事业中不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定海神针”核心作用。“两个伟大革命”论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通过对党的历史所蕴含的历史规律清晰梳理,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三大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进程,映射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精神品格,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和历史担当。
(二)“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是党的伟大建设的重要表现
“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5)。这是党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至今,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关注自身的纯洁性、战斗性、先进性。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强调,要赢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就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26);党的十三大指出,“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27)。江泽民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8)胡锦涛提出:“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2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汲取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建党的经验做法,保持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命题,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总体布局,将党的政治建设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阶段。“两个伟大革命”论述从深层次上指明了我国新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新时代、开拓新视野、解决新问题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是辩证统一的,虽然外在表现不同,但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在历史任务、革命理论、观点立场、现实依据方面是相通的,是党的建设重要领域的探索和创新。新时代,我们需要保持革命状态,开展好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这是我们党近百年历史的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把党的自身建设好,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也是“两个伟大革命”的应有之义。党的自我革命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纯洁性,净化了党内政治环境,为推动社会革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伟大的社会革命不断增强党的伟大建设,提高党的治国理政以及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水平,使党的工作更加顺应历史发展、符合时代潮流,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三)“两个伟大革命”论述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30)。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实践者、领导者、推动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功。
推进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发扬党的自我革命是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两个伟大革命”论述高度凝缩和升华了中国共产党开辟奋斗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程的基本经验,通过深悟历史、立足现实、认识世界、追求真理、革命实践、把握规律等一系列的革命主观活动,获得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获取了中国共产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的理论源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实践与时代探索的统一认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的历史方位新的重大政治判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31)坚持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当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新的思想、新的论断、新的理论,必然要有新的作为,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时代号召,不畏艰险、砥砺奋进,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汇聚磅礴力量,共谋复兴大业,做“两个伟大革命”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接续奋斗者。
注释
1《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版,第502页。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7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5《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238页。
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7姚金果:《从党对自身经验的总结看十八大的贡献》,《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2期。
8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
9《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170页。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
12《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9页。
13《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
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2页。
16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0页。
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6页。
19《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8页。
20《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45页。
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7页。
22习近平:《论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26页。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3—64页。
24《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兰考两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
2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页。
2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
2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页。
28《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8页。
2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9页。
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
31《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37页。
(作者: 朱志伟,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