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功臣(1907年―1942年),原名世勋,字功臣,又称马功岑,河南濮阳市濮城镇马路口村人,革命烈士。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濮县县委书记,鲁西特委组织部长,八路军东进纵队第四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河北省邯郸第一任县长,后调任永年县县长、永肥县县长。1942年12月15日在反击日军“扫荡”的战斗中,壮烈殉国,时年35岁。
铁一般纪律的队伍
1938年4月,马功臣被派到邯郸县,开展敌占区的武装抗日。6月底正式成立邯郸县人民政府,马功臣被推举为县长。10月下旬,县政府和县大队遭到日军突然袭击,伤亡很重。马功臣把队伍拉到靠近邯郸边境的永南、肥西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他要求干部、战士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处处以身作则。每到一处,他都带头为群众担水、扫院子。有的战士拿了房东家一把柴草烤了烤火,他知道后,一再向房东老人赔礼道歉,并带领战士们给房东拾柴,使全村人都很感动。
当年腊月三十,为了不打扰群众安安生生过个春节,他提议部队在野外露宿。大年初一凌晨,村里鞭炮齐鸣,群众三五成群地串门拜年。当有人发现zhanshimen在野外露宿时,全村群众都轰动起来,纷纷把战士拉到自己家中。就这样,部队不论走到哪里,群众一听说是马县长的队伍,都拍手欢迎,热情接待。
不占公家一分钱
1942年大旱、蝗虫成灾之时,有田有地之家尚衣食无着,靠扛活乞讨之户更是饥饿难熬。常言:“人到难处想亲人",马功臣的妻子想念当县长的丈夫。于是,她便怀抱3岁的小女,手拉7岁的大女,沿途乞讨、长途跋涉去寻找丈夫.一路要穿过日伪军的几道封锁线。为了减少麻烦,她常常是翻深沟、爬坟地,最后终于在永肥县找到了朝思暮想的亲人马功臣。
妻子死里逃生,又倍受艰难地带爱女来了,在马功臣心目中,妻子比孟姜女要强数倍。但是他想到自己有限的一点津贴费,平时都用来照顾有困难的战士和当地的军烈属了,让妻女吃什么?他不愿意向上级伸手,更不愿动公家的分文,怎么办?
“马县长的爱人带着孩子来了”“去看看马县长的爱人”,正当马功臣喜愁交际之时,平常倍受他关怀的战士、军工烈属及老百性,纷纷带着东西来看望他的妻子和女儿了。马功臣对大家的深情厚意十分感激,但对送来的东西他一件不留。他耐心劝妻子去纺纱织布赚钱买米面,让7岁的大女儿下地拾柴,叫她们自力更生。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岁月,敌强我弱的特点尚十分突出。当时共产党的县长既是文官又是武将,马功臣经常率县政府、县大队的人员与敌人作战。所以,他没时间、无精力去尽丈夫和父亲的义务,只好送妻女回老家。身为县长的马功臣,没有动用公家一分钱,仅将一布袋玉米面窝头递给妻子,作为她们母女三人数百里的全部路费。40多年过去了,马县长一袋干粮送亲人的故事,还一直被故乡和永肥一带的人们传为佳话。
壮烈牺牲
1941年2月,为了配合解放区的反“扫荡”斗争,县大队决定攻打黄粱梦。黄梁梦位于邯郸城北20里的铁路西侧,是邯郸的北大门,日伪力量较强。县大队副大队长弓少峰通过乡亲关系,对部分伪军做了策反工作,作为内应。25日夜,部队急行车50里,直奔黄粱梦。当夜12点,在起义伪军的接应下,县大队直捣日军炮楼,消灭了日军,其他伪军全部缴械投降。仅15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冀南行署通令嘉奖马功臣为“模范县长”。
1942年4月,马功臣转任永肥县长。12月25日,县政府和县大队被敌人包围,马功臣组织部队分路突围。他率县政府和一个中队奔李凹村,跳入通李寨的一条路沟,又遇大股敌人堵截,就迅速折回李凹村路沟隐蔽。不料敌人先占据了村东庙宇,将马功臣等人封锁在路沟内,遭到敌人前后夹击。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ー次的进攻。县大队伤亡很大,十几个战士相继牺牲。马功臣身中数弹,倒在地上又爬起来,继续指挥战斗。他一面掩护战士们突围,一面镇定自若地撕毁带在身边的文件。当警卫员要背他突围时,他大声说:“不要管我,你们冲出去!”他深知自己伤太重,不能突围,就将最后一粒子弹射进自己的胸膛,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了纪念他,永肥县改名为“功臣县”。
马功臣一生为人耿直,品行端正,艰苦朴素,一心为公,不尚空谈,讲究实效,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他的高贵品德,深深地刻印在他工作战斗过地区的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