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网上公布的“毛主席未发表过的诗词”的可信度

发布时间: 2020/4/10 8:32:01   作者: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 澍杺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

 

扒一扒网上公布的“毛主席未发表过的诗词”的可信度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 澍杺
 
20173月下旬,一组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办公室离休干部高文明老师提供”的“毛泽东未发表过的诗词”,在网上活跃起来。此后,包括“原文按语”和“十七首毛泽东诗词”的这篇帖子,在近三个月内被频繁转载。
这篇帖子“厉害了”!为什么呢?因为,帖子开篇的“原文按语”亮明了三个信息:
帖子中的“原文按语”的截图。
其一,公布人的身份、材料的来源相当“扎眼”。“中央档案馆办公室离休干部高文明老师”说,这些诗词是他“离休之前在中央档案馆工作时收集的”。
其二,帖子公布材料的数量相当“惊人”。按语指出,“从未发表过”的“此批历史资料”包括“十七首毛泽东诗词”。
其三,公布的这批诗词分布的时间相当“敏感”,是“绝密”的。这批诗词分布在1964年至1974年,“因种种原因所以迄今不能公开发表”。“高文明老师”发出呼吁,“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更多的有关档案,依法予以解密”。
这一帖,“爆料人权威”+“爆的全是干货”+“爆的东西绝密”,三重效应,相当引人关注!
笔者是毛泽东诗词的铁杆粉丝,自然对这组材料极为感兴趣。而且有很多同道中人,也开始在认真研究这批“新宝贝”。
笔者去网络上搜索,得知:实际上,这组诗词在2011年在网上出现过,当时的标题是《文革前后毛泽东写的诗词(十七首)》,单一网页的阅读量就超过2500次。2013年,这组诗词又被“翻新”,以《迄今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为标题,在博客中大量转发,并作为《毛泽东全部诗词188首》一文中的部分内容出现。2014年至2016年,此帖沉寂了,转载很少。到了20173月,此帖又高调复出,并且在转载时频繁更换标题。使用的标题有:《绝密!毛主席从未发表过的诗词》《国家档案馆老干部解密:毛主席未发表过的诗词》《文革中流传的毛泽东未发表诗词》《60年代前后毛主席写的诗词(速看)》等。
这组诗词在网上被转载时使用的一些标题的截图。
可见,这组诗词其实由来已久。但是,这样一批数量大、分量重的诗词,经过这么多年,竟然查不到相关的研究成果。难道是有关部门或学界忽视了这项重要的工作?
笔者先把东西找来,仔细琢磨。这一琢磨,笔者心里却生起了更多的疑惑。
凭着最基本的语感和理解,再经过仔细研究,笔者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十七首诗词在字句、用韵和营造意境的功力上,与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举其中几句例子: 以《十六字令》(1964年)为名那篇中的“水,群众饥渴饮且醉”,以《念奴娇·长征》(1970年)为名那篇中的“老骥伏枥,变本加厉,做事要彻底”以及以《浪淘沙·赠王洪文同志》(1974年)为名那篇中的“中南海色青,碧碧盈盈”。这些句子,都给人感觉肤浅直白、生硬狭隘、缺乏意蕴。
 
《十六字令》、《念奴娇·长征》和《浪淘沙·赠王洪文同志》的截图。
如果真是毛泽东诗,难道毛泽东真的是年纪大了,诗词功力也大幅下降?笔者带着疑虑,想办法试图与“高文明老师”取得联系,认真请教一下。
调查之旅刚刚开始,笔者得到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 “大意外”。
 
第一站“惊诧”中央档案馆没有帖中所说的“高文明老师”这个人!
来源是中央档案馆,自然要去那儿求助。笔者通过熟人与中央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把这组诗词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疑问一并告知,提出希望得到“高文明老师”的联系方式,好向他请教。很快,中央档案馆和国家档案局的人回复了笔者。
中央档案馆方面:很抱歉无法提供“高文明老师”的联系方式给您。经查,我馆离退休职工中没有叫高文明的人。国家档案局下属事业单位教育中心倒是有个叫高文明的人,他仍在职上班,并且没有到中央档案馆工作过,不曾接触过中央档案。所以,网上出现的这个“高文明老师”的身份肯定是假的。
此外,您提到的这篇东西,已经有相关专家来问过我们。从这篇东西的前言来看,明显不是中央档案馆的人写的。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一向受到严格的保密教育,决计写不出“现在我公布此批历史资料,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更多的有关档案,依法予以解密”此类语言。而且,如果是从中央档案馆出来的档案,居然没有一张档案图片,这也不符合我们档案馆公布档案的做法。
所以,这篇东西应该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档案馆的身份来伪造的。
Excuse me?!“高文明老师”是假的?得到中央档案馆的回复,笔者的心凉了一半。但是,万一是爆料人为了低调,而刻意隐瞒了真实姓名呢?毕竟是“因种种原因所以迄今不能公开发表”的猛料,他采取了一点自我保护措施呢?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站“探疑”:这组诗词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吗?
显然,我不可能向这个根本不存在的“高文明老师”请教了,但是,中央档案馆的资料里究竟有没有这组诗词呢?
笔者查到了一本书:《我管理毛泽东手稿》。作者是齐得平,中央档案馆研究馆员,书里介绍说他从1960年起专做毛泽东、刘少奇手稿的保管和研究工作。这位齐得平先生管理了毛泽东手稿近五十年,应该对毛泽东诗词也相当熟悉,肯定可以鉴别这组诗词的来源。
笔者辗转联系上了齐得平先生。结果,还真是找对人了!
齐得平先生:这篇帖子我知道,而且早在2013年,我就把帖子中提到的这十七首诗词,送到中央档案馆的档案保管部门核查过。今年,这篇帖子又出现了,最近就有好几个人来问我。
20131月底,中央文献研究室老“毛组”(即“毛泽东研究组”)的组长赵福亭同志给我寄来一封信,里面有网上流传的一篇《文革前后毛泽东写的诗词(十七首)》的打印件。老赵问我是否有离休干部高文明这个人,以及这些诗词是否是真的。20134月,我就此事专门给老赵写了回信,信里把我核查的结果都写清楚了。可惜老赵那时候身体状况跟不上了,不然他是愿意写点什么,回应这组编造的诗词。
 
齐得平在20134月,就《文革前后毛泽东写的诗词(十七首)》一文以及“高文明老师”的核查情况,给赵福亭的回信(复印件),以及寄信时的挂号信函收据。(齐得平提供)
 
看完网上的这篇东西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在记忆中我们管理的毛主席档案中没有这些诗词,也不认识高文明这个人。但是,只靠记忆是不行的,这件事很严肃,必须准确,必须拿事实说话。我当时就去找了中央档案馆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当面把这篇东西给了他。他对此很重视,说他找有关同志查阅清楚后,将查询结果告诉我。
20134月,这位负责同志告诉我:经过核查,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没有所谓的《文革前后毛泽东写的诗词(十七首)》中的内容,也没有离休干部高文明其人。
所以,可以很肯定地说,网上流传的这组“离休干部高文明”“在中央档案馆工作时收集的”十七首所谓毛主席诗词,是编造的。
得到齐得平先生的回复后,笔者更觉得扎心了,尽管“高文明老师”的身份是假的,这十七首诗词也绝非来源于中央档案馆。但是,笔者还是要进一步调查下去:这十七首诗词,有没有一点点可能性是毛主席写的呢?为求万无一失,不错认,也不漏认,笔者想要找到毛主席诗词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从这些诗词本身出发,作些鉴定。
 
下一站“定音”:这组诗词与毛主席诗词的“DNA比对”。
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圈里人都知道,毛泽东诗词的最权威版本,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选集》第二版、《毛泽东文集》、《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都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市面上各式各样对毛主席诗词的鉴赏、解析,只是在权威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阐释。
现在收录毛主席诗词文本最多的,是在200312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修订再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收录有毛主席诗词67首。该书的主编,是中央文献研究室原毛泽东研究组副组长吴正裕先生(吴正裕先生在毛泽东诗词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兴趣者可以自行百度和查询知网)。
笔者如愿与吴正裕先生取得了直接联系。他介绍说,在编辑《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时,他通览了中央文献研究室保存的相关档案,也前往中央档案馆查阅过毛主席诗词的相关档案,“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见过这十七首所谓的毛主席诗词。如果有,我们早就会有所反映了”。
至于从学术角度来分析这十七首诗词,吴正裕先生很严谨地写在了纸上,提供给了笔者,如下。
 
吴正裕关于这十七首诗词的分析手稿。(吴正裕提供)
吴正裕先生:高文明“公布”的17首“诗词”,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看来,从内容、字句、风格、格律和表现手法上,同毛泽东诗词作比较,可以断然得出绝对不可能出于毛泽东的手笔,这些“诗词”与毛泽东诗词有天壤之别。
17首“诗词”中很少见到毛泽东诗词中习用和喜用的一些字和词,却见到不少生造的、不通用的和晦涩难懂的词语。毛泽东是语言大师,这些词不达意的“诗词”,怎么可能是毛泽东创作的呢?
毛泽东诗词气势磅礴,被毛泽东诗词研究界公识为属豪放派。而这17首“诗词”中,没有一首可称得上是豪放风格。仅就风格而言,这17首“诗词”绝非毛泽东所创作。
毛泽东诗词虽偶有为表达意境而突破格律之作,但总体上说是严守格律。这17首“诗词”谈不上遵守格律,就拿《七律·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例。
全文如下:“古今多少苍茫事,前车历历未能忘,鸿门宴上宽纵敌,乌江边头何仓惶!秀全空坐失良机,天京终于烟灰场,急世英雄行大劫,莫顾尘界百创伤。”
从这首诗来看,作者完全不懂七律诗的格律,可说是除首句外句句不合平仄,都是非律句;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更是完全不合乎规格。诗意也平直浅薄,毫无韵味。毛泽东擅长写对仗,他写的律诗中,有许多名对。他怎么会写出这样低劣的诗呢?
毛泽东倡导并身体力行地创作运用比兴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诗词。在这17首“诗词”中完全看不到这样的表现手法。因此,可以判断这些“诗词”绝非毛泽东的作品。
经过吴正裕先生指点,笔者又查询了一些史料,发现这些诗词在基本史实上也有许多破绽。
举个例子:帖中标注时间为“1971年秋”的《念奴娇·有感观菊》,首句“山野索居,不孤寂,指点神州八亿”,交待了写作背景是“山野索居”。“山野”是环境,“索居”是状态,与《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的相关记载进行核对,此二者皆不符合史实。
《念奴娇·有感观菊》的截图。
先说“山野”。8月下旬至11月下旬是秋季,1971815日至912日,毛主席乘专列南巡。南巡期间,毛主席基本住在专列上,只有在武昌停留时住过东湖客舍。但是,东湖不仅湖面宽广,而且交通便利,绝非“山野”。回京后,毛主席就住在中南海游泳池,只在9月去人民大会堂一一八厅暂住了两天。到1971年底,毛主席都未再出京。所以,住在“山野”之说不成立。
再说“索居”。1971年,毛主席已经七十八岁,据《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记载粗略统计:毛主席在南巡的一个月时间里,谈话三十余人次、发出电报三次、审阅文件三次、经他审阅同意后由中共中央发出文件三次。从912日抵京到11月底,毛主席谈话六十余人次、审阅文件十四次、作出指示批示十六次、经他审阅同意后由中共中央发出文件七次。这些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毛主席在1971年的秋天很忙。何况,林彪事件也发生在此期间。毛主席“索居”一说,可谓是南辕北辙。
调查至此,真相大白,这篇由所谓“中央档案馆办公室离休干部高文明老师”来“公布”的所谓“十七首毛泽东诗词”,从公布者身份、资料来源、诗词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是一假到底!笔者的感情受到了一万点暴击,网上所爆的这类“猛料”怎么如此愚弄人?这位所谓的“高文明老师”怎么会如此煞费苦心地造假!
不过,无论怎样设下“迷魂阵”,假的就是假的。破阵之法,借用智者的话来说,就是“请看事实”!比如,档案的“事实”就是档案原件,毛泽东诗词的“事实”就是手稿手迹。所以啊,再有人想要“公布”些什么,请记得要摆出点“事实”来噢!别总拿这些假货来扎眼扎心!
这次调查是由这篇帖子引起的,而关于毛泽东诗词的猜测和争论,一直在持续。笔者呼吁各位同好、各位读者,对于网上的“爆料”,要擦亮眼睛,不可轻信!让我们一起来“找茬”,不能总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假货忽悠!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1